公元二世紀末至三世紀初,在華夏大地上,曹操算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盡管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漢獻帝一輩子成為傀儡皇帝,但是他統一中國北方,讓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曹操生活的朝代是中國門閥制度形成的重要時期。
出身於宦官之家的曹操,剛出道之時,很不受人歡迎,甚至很多人都羞於與之為伍。
最明顯莫過於以鑒賞人、評論人為職業的許劭大專家,起初怎麼也不肯對曹操評頭論足。
最後也不知道曹阿瞞用了什麼歪門邪道總算撬開這位惜字如金的專家之嘴,總算得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十二字的評價,讓曹操一時成為東漢家喻戶曉的青年才俊。
曹操早年曾在大將軍何進手下當差,跟隨何進一同謀劃屠殺專政亂權的宦官集團,同樣不被出身於屠沽之家的何進所看重和認可,不管曹操提出什麼建議,對錯與否,可行不可行另當別論,都被何進一一否決,甚至還被出身低賤的何進冠上『小輩』、『私意』這等傷人自尊的字眼。
原著上是這樣記載曹操當時在謀誅宦官時對何進提的建議,即『宦官之勢,起自沖、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安能盡誅?
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請細詳之』、『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
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
欲盡誅之,事必宣露。
吾料其必敗也』而何進不僅一點都不采納,甚至還加以反駁。
最後,位卑人輕言微的曹操不得不發出這樣一句感慨:『亂天下者,必進也』
先不去考慮何進誅殺宦官的結果及曹操的身份,單從前三句話來看,曹操建議很有建設性和可行性。
而第四句話則很有先見之明。
具體如下。
首先,分析宦官亂政的現狀。
從東漢的沖帝劉炳和質帝劉纘在位這些年,外戚宦官開始專權,政局動蕩。
此時漢靈帝信任宦官達到頂峰,漢靈帝自己都尊敬信任大太監張讓,還呼張讓為『阿父』,封張讓等十三個宦官為列侯。
宦官集團外控朝政,內控皇帝,權力到達頂峰。
接著,闡述殺光所有宦官不可行的原因。
漢靈帝時,宦官勢力遠大於外戚勢力。
單憑何進的力量來鏟除宦官根本行不通,就應該研究好對策才能動手,否則一旦泄露出去要對宦官動手的消息,外戚集團就會遭到滅族的大禍。
結果隻是趁漢靈帝病危之際殺了掌管禁軍的宦官蹇碩一人,就不了了之。
最後,提出消除宦官亂政的最直接方法。
新帝立後,朝廷大權盡歸何進。
此時形勢逆轉,外戚勢力遠大於宦官勢力。
此時要誅殺宦官並不是難事。
可是何進卻采納了袁紹的餿主意:召外鎮軍閥帶兵來京誅殺宦官。
在此危急關頭,曹操為了勸說何進可是動了腦筋,想了辦法,提出一個最簡單最直接還容易操作的辦法,就是把宦官頭目十常侍抓進監獄裡,隨便編些罪名就可以殺死了,何必多此一舉。
可是何進就是不采納曹操的建議,我行我素派人到各鎮去召集天下英雄進京殺宦官。
歷史的車輪就那樣,喜歡沿著『小輩』的話去行走。
何進召外鎮軍閥來京殺宦官的結果正如曹操所言那樣:雙方火並起來,天下大亂,不但以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集團被殺殆盡,而且連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集團也一同被清除掉。
同時也印證了曹操那句話:『亂天下者,必進也』東漢帝國開始進入暗無天日的董卓亂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