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因為局勢動蕩戰亂不停,所以各個掌權者都非常註重手下人的戰略才華,在那個年代,文人是不被重視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文人隻能紙上談兵,對於爭鬥取勝根本起不到作用。
而在三國,就有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將士,他就是陸遜。
陸遜出生於公元183年,陸家當時在江東非常有名,可是後來陸遜的父親早逝,所以陸遜是由祖父帶大的,他的祖父陸康當時是廬江太守,後來因為陸康和袁術之間鬧了矛盾,袁術就命令孫策攻打陸康,陸康因為兵力不足落荒而逃,家中的重擔就落在了陸遜的肩上,兒時的這些經歷也讓陸遜早早就體會到戰爭的意義,也為他後日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在孫策離世後,他的兒子孫權繼位,當時陸遜二十一歲,他後來被孫權招募到門下。
陸遜看到吳郡一帶發生了戰亂,很多百姓都流離失所,他就趁此機會開始招攬兵將,沒過多久他的手下就有兩千多人,孫權也開始注意到了這個有戰略思想的書生陸遜。
而後孫權也開始重用陸遜,陸遜也在多次戰役中立下戰功,孫權對於陸遜非常器重,而是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陸遜後來竟然被孫權殺死。
在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孫權在得知此事之後,想要趁著這個機會來偷襲荊州,當時呂蒙向孫權推薦了陸遜,而後陸遜被委以重任,負責偷襲荊州的計劃。
陸遜在接到任務之後,馬上就給關羽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還稱贊關羽是一名真英雄。
關羽看不起文人,他在接到陸遜寫來的信之後,馬上就對手下人說,不用將陸遜放在眼中,文人成不了大器。
誰知關羽正中了陸遜的計,因為關羽的疏忽大意,所以陸遜成功攻取了荊州,這次作戰獲勝,讓孫權對陸遜更加刮目相看,隨後任命陸遜為宜都太守。
此後陸遜也屢立戰功,在公元229年,陸遜被封為上大將軍,而後244年,被封為丞相。
此時的陸遜開始攝政,他深得孫權的信任,可是孫權的兒子孫和與孫覇為了爭奪皇位而開始發生了爭鬥,這個時候孫和已經被立為太子,有人向孫權進讒言,孫權因為相信了小人而廢除了孫和的太子之位,這個時候陸遜卷入了這場矛盾中,他為了給太子平反而向孫權進言要保太子,可是孫權不但沒有聽信他,反而治罪於陸遜, 陸遜因為受到太子牽連而入獄,後來孫權下令處死陸遜,陸遜在六十三歲的時候含冤而死。
後來孫權在陸遜後人口中得知真相,而直到孫休繼位的時候,才為陸遜平反,讓這名忠將可以沉冤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