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戰時,馬謖為何會違背諸葛亮的部署要求?或許他是逼不得已。《網路歷史》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

為了吸引曹魏主力大軍,諸葛亮以趙雲和鄧芝為疑兵,聲稱大軍會從斜谷道出發,攻取郿縣。

當時趙雲率軍占據箕谷,魏明帝曹叡不知是計,他當即命曹真率領關右各路大軍前去防守郿縣。

就在此時,諸葛亮親率主力大軍攻打祁山。

由於魏國事先毫無準備,當隴右諸郡得知諸葛亮率領大軍來襲時,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頃刻間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

由於蜀軍來勢洶洶,遠在洛陽的曹叡當即率領大軍前來救援,甚至他親自坐鎮長安,並派出張郃率領五萬大軍抵禦諸葛亮,同時讓涼州刺史徐邈也遣參軍與金城太守率軍進攻南安郡。

諸葛亮料定張郃必定會奪取蜀軍的咽喉之地街亭,他正要派出將領鎮守街亭時,參軍馬謖站了出來,主動請命,要求把守街亭,由於馬謖多次請命,甚至為此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才不得不命馬謖鎮守街亭。

雖然諸葛亮再三地將街亭的重要性與鎮守街亭的部署告知馬謖,但馬謖卻並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他錯誤的將軍隊安札在一座孤山上,以至於被張郃率領大軍包圍在山上,當時張郃派人切斷了蜀軍的水源,蜀軍因為缺水而陷入大亂之中,馬謖甚至棄軍逃走,張郃見勢直接發起進攻,街亭就此失守。

按理說,馬謖應該按照諸葛亮已定的安排而下道據城,如此才能防住張郃。

而這樣的安排是很符合諸葛亮用兵穩健的作戰風格,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不可能掉以輕心,因此他早早給馬謖安排好了作戰方案,而馬謖采取依阻南山的方式輸掉了街亭之戰,很多人認為這是馬謖自以為熟讀兵書,想要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然而兵書中固然有背水一戰的道理,但書中也有避高而就下以及高陵勿向的道理,這些道理都寫在《孫子兵法》中,馬謖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而在遭遇張郃時,馬謖的表現十分慌亂,說明他對自己上山營地的打法根本沒有信心,這不是一個想要出奇制勝的將領所應該有的心態,既然馬謖對自己的作戰方式沒有信心,而他又沒有按照諸葛亮的吩咐迎戰張郃,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馬謖之所以要在山上紮營,或許是逼不得已的。

畢竟當道紮營甚至臨時建城而據是需要時間的,當時街亭這個地方本身沒有堅固的城池可以讓馬謖據守,這裡在本質上就是一座小鎮。

這裡沒有城門,地形開闊,不利於防守,隻有臨時搭建起一個防禦型的工事才能據守。

然而張郃當時僅率領主力大軍來襲,等馬謖反應過來的時候,張郃的大軍已經趕了過來,無奈之下,馬謖才會依山而擺出防守陣勢的。

比如在漢中之戰時,曹操親率大軍來攻,劉備來不及構築工事,又不想放棄位置,也不能正面迎戰,最好的辦法就是據山而守,而就是這個辦法讓曹操不能直接通過,即便曹操強行上山還是會損失慘重,最終曹操隻能無奈撤退。

不難看出,在時間倉促的情況下,如果周圍有山,上山固守是一個常規的作戰思路。

隻不過馬謖的運氣不太好,他上的這個山可以幫助他防守,卻因為沒有水源而導致內亂,就此被張郃擊敗。

筆者認為,從根本上來說,馬謖兵敗,敗在他的行軍速度太慢,以至於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建立防禦工事,不得已而上山據守,這才被張郃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