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兩人都是曹操最為寵愛的兒子,也是曹操接班人最好的人選,但是兩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曹操在選擇接班人上,就隻能從曹丕、曹植和曹彰三人之間選擇了,但是曹操對他們都不太滿意。
曹植雖然有著很好的文采,也很聰明,但他作風有些輕浮,政治不太適合他。
曹丕相對來說性格要沉穩一些,但是為人比較小氣,能力平平,所以曹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拿不定主意,一直在搖擺不定,最後按照接班人的順序排,曹丕成為了世子。
那曹操有25個兒子,在選擇接班人時,為何會選擇曹丕呢?
曹丕在政治方面非常擅長,很會拉攏人,他拉攏的司馬懿等世家大族,為了他提供了保障,並且曹丕從小時,就經常跟著曹操南征北戰,在治理官吏上那是駕輕就熟,他心急很深,不漏聲色,司馬懿曾評價他『潛龍勿用』,可以看出曹丕的心機城府之深。
比如曹操一直都不知道曹丕有肺結核,直到曹丕繼承帝位,臨死之前召見司馬懿時,司馬懿也才知道。
曹丕相對曹植來說,有更多的朝臣支持,比如崔琰、毛玠、邢顒、桓階、賈詡等人都是他的忠實擁護者。
崔琰還是最堅定,最有名的一個,他和孔融一樣都是士林領袖,還和毛玠一起長期的負責曹操的人才選拔,在官場的影響力自是不必說。
他還曾經公開的表示支持曹丕,這也說明了多數朝臣的選擇。
而曹植雖然是有很高的個人能力,但是他在政治上比較弱勢,很少有支持他的政治勢力。
在史書上,曾經明確表示支持他的人也隻有楊修、丁儀、丁廙,以及楊俊、邯鄲淳、 孔桂等,這些人的影響力都不大,隻有楊修是世家大族出身,曹操雖然寵信丁儀,但是並沒有多少的影響力。
所以說朝臣支持曹植的人很少。
而曹植這個人在做事上,常常任性妄為,不會約束自己,貪酒成性,沒有一點領導人的形象。
曹丕則是時時刻刻的都註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還把曹操後宮的妃嬪和親信給買通了,讓他們經常說曹丕的好話,在長時間的經營之下,曹操對曹植的印象大打折扣。
對於曹操來說,他要是堅持廢長立幼的話,這樣就會造成很大的後果,比如對支持曹丕的朝臣,采取嚴厲的打擊,但事實不允許他這樣做。
當時外面有強敵孫權、劉備,兩人都對曹魏的勢力地盤虎視眈眈,一直在等待時機,伺機而動,內部因為曹操的公開稱王,導致很多對大漢忠心的人,開始反撲,有很大的意見。
要是曹操這時進行大肆的屠殺,那麼隻會造成更大的後果,說不定也會有袁紹和劉表那樣的結局。
曹彰在打仗上勇猛無敵,妥妥的一員虎將,缺點就是有勇無謀,和張飛是差不多的,隻是將才,不是帥才,接手曹操留下的基業,以他的能力是不行的,所以曹操沒有其他的選擇,隻能在曹丕和曹植兩人中選擇。
而曹操選擇繼承人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找一個和他一樣善於謀略,工於心計之人,曹植顯然不是這塊料,光是靠他寫文章,有文采,肯定是不行的,畢竟治國不是靠文采就可以的,萬般無奈之下,在25個兒子當中,曹操也隻能選擇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