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天下智聖諸葛亮.而諸葛亮初期給劉備集團最大的貢獻何在呢?
近日拿起史書,方悟到一些以前沒有想到的問題,現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
父親諸葛圭,早喪。
因為叔父諸葛玄和荊州牧劉表是故交,所以諸葛一家來到了襄陽後,應當受到劉表的特殊照顧。
諸葛亮也很快就與荊州當地名門建立起了關系。
比如結識襄陽德高望重的大名士龐德公;號稱鳳雛的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諸葛亮也與之有密切聯系;妹妹嫁給了蒯祺,蒯祺是襄陽大豪族蒯氏的一員,夫人是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夫人之母和劉表的妻子蔡氏是親姐妹;當時統管荊州軍馬的蔡瑁是亦為蔡氏家族的主要成員。
另外潁川司馬徽、徐元直、汝南孟公威、博陵崔州平等和諸葛亮都是最要好的朋友。
他的這些社會關系,無疑對其各種知識的獲得起了重要作用。
爾後劉備大爺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難道僅因他有‘逸群之才’嗎?
我看不然,‘三顧茅廬’的發生,有其具體的歷史背景,只要分析一下當時荊襄地區的各方政治力量,就可看出,劉備‘三枉駕’以見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利用他在荊襄地區的勢力和影響。
諸葛亮出身於官宦世家。
原籍瑯邪陽都,因‘遭漢末擾亂’,不得不漂泊荊州,成為‘躬耕隴畝’的隱士。
諸葛亮到了荊州南陽地區後,就投靠了襄陽地方豪強,並與荊州統治集團中的各派上層人物都有聯系,成為在荊州具有一定勢力和影響的重要人物。
首先,他定居南陽鄧縣以後,就通過聯姻的手段,投靠了龐德公為首的襄陽地方勢力。
『荊襄地區是東漢皇室、功臣和外戚的發跡之地,由於統治階級的縱容和長期扶植,當地的豪強勢力迅速膨脹,到了東漢末年,已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凡是進據該地的客籍地主武裝,都需要尋求和獲得這股勢力的支持。
鄧縣東20裡的襄陽,系荊州北部重鎮,也是刺史劉表的治所所在,地方豪強勢力特別強盛。
許多流寓荊州的北方士人,也都集中於此,他們匯集在龐德公周圍,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勢力。
龐德公居住在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苦居田畝而不肯官祿’,對當政者拒不合作。
許多人拜倒在他的門下;而誰一旦得到了他的好評,誰立刻就身價百倍了。
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都是龐德公給的封號,才使他出名的。
而諸葛亮一向對龐德公十分尊敬,‘每至其家,獨拜床下’,而龐德公卻‘初不令止’。
這和他對待劉備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因為劉備那時的勢力還十分弱小。
龐德公的兒子山民,也很有名氣,是魏黃門吏部郎,所以,諸葛亮妹妹嫁給了他。
諸葛亮通過婚姻關系,就投入了龐德公的懷抱。
在龐德公的門下,才結交了一大批在襄陽頗有影響的人物。
如徐庶、司馬徽、龐統、崔州平和石廣元等。
其中,徐庶本來很落魄,‘南客荊州’後,交結了以龐德公為首的地方勢力,小有名氣。
司馬徽原籍潁川陽翟,後流寓襄陽,是襄陽主持鄉裡清議的名士。
諸葛亮和龐統就是由他首先舉薦給劉備的。
諸葛所交往的,都不是些凡夫俗士。
他們交相贊譽,造成很大的影響,控制了當時的荊州輿論界。
劉備在荊州,訪士於襄陽司馬徽,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可見,譽毀臧否完全操縱在他們手中。
諸葛亮當年憑著官宦世家的門第,加上自己逸群絕倫的才華,到了荊州後,就籠絡了這批人,從而成為頗具勢力的重要人物。
此外,他還以同樣的手段,投靠了襄陽豪強黃承彥,交結了蒯氏,從而與荊州統治集團及襄陽地方勢力的實權派有聯姻關系。
正是由於強大的關系網,才使諸葛亮把自己從身份低下的‘佈衣’人群中分離了出來。
他與荊州三方面的勢力都有密切的聯系。
一是以龐德公為首的襄陽地方豪強勢力,這些所謂的逸民,連劉表那樣的一州之主,都對之無可奈何,而他卻能交結上這股勢力,無疑是很重要的。
當年,劉備一定想,通過控制他,就能達到‘舉逸民,而天下之民歸心’的目的,從而贏得襄陽地方豪強的支持。
‘三顧茅廬’後,先後投奔劉備的襄陽豪強,除了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外,還有龐統、馬良、馬謖、楊儀、向朗、廖化等。
這批人舉室、甚至舉族從軍。
他們所率領的宗族和關系網,是劉備擴軍的主要兵源;二是通過黃承彥和蒯祺,與荊州的蔡氏集團發生了潛在關系;三是成為劉琦的入幕之賓,獲得了劉表長子的信賴。
因此,諸葛亮可以說是荊州地主集團各派勢力的集中代表,無論日後荊州統治集團中的哪一派得勢,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正是因為他具有廣泛、復雜的社會關系,所以劉備才一定要找到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後,‘荊楚群士從之如雲’。
自然,這種情形同諸葛亮的出山,有著直接的關系。
難怪劉備會深有感慨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而諸葛亮也並不是清談之輩,從隆中對既可看出,諸葛亮對當時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避開曹魏集團的重鋒,通過聯合孫吳而攻取實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達到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正所謂『先取荊州後取川,成霸圖王在天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