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呂佈背後的智慧不輸曹操。《網路歷史》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董卓進京平定京師宦官之亂的同時,也開啟了屬於董卓的專權時代。

為了穩固統治,獨攬大權後的董卓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買呂佈。

親送赤兔馬,授中郎將,呂佈成為了董卓身邊第一武將,也成為了董卓的義子。

呂佈也完成了【飛將軍】的人生轉變,

然而四年後即初平三年,董卓萬萬沒有想到,在長安皇城內部又發生了一場權利爭奪的屠殺。

隻不過,這一次董卓成為了配角,王允和呂佈成為了主角,自此董卓卒。

四年的時候,董卓和呂佈之間的關系不僅沒有更加親近反而越來越疏遠,直到最後呂佈親手誅殺了董卓!

那麼四年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呂佈為何成為誅殺董卓?

一切的答案我們從三國演義原文中尋找答案。

呂佈雖然身為義子,但呂佈也自危。

呂佈背反丁原後成為了董卓的義子。

呂佈一飛沖天的同時,也成為了董卓的心腹愛將和侍衛長。

四年的時候,呂佈一直寸步不離保護董卓。

因為董卓知道,他殺戮太重,得罪的人太很多,想殺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數。

呂佈作為董卓的左膀右臂,時刻保護董卓的同時也替他殺戮太多。

性格殘暴的董卓對屬下也殘暴不仁,稍有不順心的地方,輕者鞭打,重者身首異處。

因為不管是朝廷重臣還是董府內院,人人皆戰戰兢兢,唯恐惹怒董卓,性命不保。

長此以往,人人自危。

呂佈身為董卓的侍衛長,自然位列其中。

尤其是呂佈和貂蟬有染後,呂佈一直忌憚董卓報復,天天擔驚受怕,他此刻對於董卓已經沒有了父子之情,唯有恐懼,唯有借酒燒愁。

長此以往,呂佈把恐懼演變成嫉恨,他巴不得除之而後快,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所以,當王允提出誅殺董卓的時候,呂佈一拍即合,加入其中,成為誅殺董卓的關鍵人物。

王允的借刀殺人雖秒,呂佈也不是傻。

隨著董卓的行徑越來越天怒人怨,司徒王允再次決心對董卓痛下殺手,除掉這個禍國殃民的國.。

其實從董卓進京的後,王允就想誅殺董卓,可惜曹操刺殺失敗,自此董卓每次出巡都帶大批侍衛,加之有呂佈的保護,王允一直沒有機會.

但王允沒有放棄,他一直在等待機會。

隨著呂佈和董卓之間的矛盾加深,王允認為時機成熟了,他決心進一步離間董卓和呂佈之間的關系,實現最終殺了董卓的人生夙願。

首先他以同鄉的地域關系,拉進自己和呂佈的關系。

王允並州太原人,呂佈並州五原人。

老鄉見老鄉除了兩眼淚汪汪還有說不完的話題,慢慢的呂佈和王允之間成為了親密的夥伴,兩人無話不說。

因呂佈和貂蟬有染,呂佈害怕被董卓誅殺。

他把心中的煩惱訴說給了王允,王允則借此機會訴說董卓的暴行,兩人都對董卓不滿,自然走的更近,當王允說出誅殺董卓的想法的時候,呂佈似乎也找到了除掉內心恐懼的方法,兩人一拍即合,誅殺呂佈。

其實站在後人的視角,《三國演義》把呂佈塑造成為有勇無謀的匹夫了,其實不然,如果呂佈真的蠢如匹夫一般,那麼他成為不了一方諸侯,更不可能在諸侯爭霸的末世有立足之地。

站在呂佈的角度,誅殺董卓呂佈有三大明顯好處

第一點:和董卓劃清界限,受到世人認可

曹操誅殺董卓雖然失敗了,但為曹操贏了一世好名聲。

曹操也依靠刺殺董卓得到的名利,舉兵起義成為了一方諸侯。

曹操的所作所為除了得到世人的認可,得到好名聲之外,也為自己反董擁兵自立提供了完美的理由。

呂佈誅殺董卓其實作用和曹操行刺董卓有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一個行刺一個誅殺,結果不同,方式不同而已,但結果和作用是相同的。

第二點:掌握長安軍隊,成為一方諸侯

呂佈雖貴為【飛將軍】、董卓的侍衛長,但終究隻是董卓手下將領,董卓一日不死,他便沒有出頭之日。

一旦董卓被誅殺,那麼長安以及皇城內的軍隊便成為呂佈的部隊,呂佈不僅有了成為諸侯的資本,而且霸占了長安。

儼然成為了一方諸侯!

第三點,保全性命,活著才有未來

四年的時間,呂佈為董卓誅殺文武百官的同時,也深刻認識了董卓殘暴的為人,他知道只要董卓一日不死,他便永無寧日。

每一天呂佈都被董卓殺戮的恐懼支配著,他內心害極了,當王允和他說了誅殺董卓的時候,呂佈心中的石頭落地了,他如釋重負,相比較其他任何東西,或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一來,呂佈自然原意誅殺董卓,更願意為誅殺董卓拼盡全力。

天底下沒有傻子成為諸侯,隻有諸侯的某些做法在今天看來比較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