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曹魏皇權對聯姻的態度,跟兩個對手相反,為何要與眾不同?《網路歷史》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三國時期曹魏政權開創者、魏武帝曹操及其子女在婚姻方面的文章。

三國八卦,不在乎自己老婆身份的曹操,卻為兒女的另一半操碎了心

從中能總結出曹操對於聯姻的一種態度。

在他為子女選擇聯姻對象時,可以選張繡、張魯這樣的降將,也可以選江東孫氏家族這樣的對手,卻極少選擇身邊關系比較親密的創業元老和近臣,也極少選擇士族。

曹操的子女中,跟近臣或士族聯姻的,主要也就是二子二女,一個女兒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一個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一個兒子曹丕娶了無極甄氏之女,一個兒子曹植娶了崔琰的侄女。

相比起曹操生下的總數超過三十個,能成年的也有近二十個的子女數量來說,太稀少了。

不僅僅是曹操,到了曹魏正式建國後,曹丕、曹叡等魏國皇帝們,也秉承著不與近臣跟士族聯姻的態度。

兩位皇帝的後宮中,近臣和士族出身的女子極少,如曹丕沒當上曹操的繼承人之前還娶了甄氏,當上皇帝之後,後宮中增加的女人就摒棄了近臣和士族家中的女子。

司馬懿號稱曹丕『四友』之一,跟曹丕關系那麼親近,曹丕也沒想過跟他聯姻,然後,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最早是娶了個夏侯家的女兒夏侯徽,勉強能跟曹家攀上點親戚關系。

這其實是個稀罕事。

蜀漢和東吳對待跟創業元老及近臣聯姻的態度就跟曹魏截然不同。

如​劉禪連娶兩個正妻都是張飛的老婆,給太子劉璿選的太子妃是費禕的女兒,劉禪有三個女兒,一個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一個嫁給了關羽的孫子,一個嫁給了費禕的兒子。

再如孫權,自己的後宮中有步騭家族的女兒,給第一個太子孫登選的太子妃是周瑜的女兒,給第二個太子孫和選的正妻是諸葛瑾的外孫女,長女先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後來夫死改嫁,也是嫁給了全琮。

以三國時期的政治生態及社會大環境來說,蜀漢和東吳的兩位君主的態度才是正常操作。

為何曹魏的君主們偏偏要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在婚姻問題上跟近臣和士族保持著刻意的距離?

第一:曹家恐怕有跟後世唐朝李氏皇族開國之初一樣的困惑

唐朝貞觀時期,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跟近臣和五姓大族聯姻,巴不得所有的兒女都跟他們聯姻,拉近他們跟皇族的距離。

李世民身邊的近臣對此的態度是積極的,基本上只要李世民提出來嫁女,他們就會貢獻出一個兒子來聯姻。

但五姓大族對此的態度就很微妙了,他們不太願意跟李氏皇族聯姻,不太看得起李家,他們認為李家的血脈不純。

三國時期的士族們看曹家的眼光,估計也是這樣,原因就一個,曹操的父親是過繼給了宦官曹騰當兒子,曹魏建國後,曹騰還被追封為『高皇帝』

簡單來說,曹魏皇族名義上全是一個宦官的後代,或許,對於自視甚高的士族們來說,曹家即使成了皇族,也不夠資格跟他們聯姻,就像後世唐初五姓大族看李氏皇族的眼光一樣。

第二:曹魏的幾任掌舵人有意跟近臣和士族在婚姻方面拉開距離

曹操本人就不太喜歡侍奉自己的女子跟近臣和士族有關系,他的原配丁夫人跟他離婚後,他甚至願意把卞夫人《曹丕、曹植生母》這樣的樂女出身的妾扶正當正妻,也沒有想過重新跟大族聯姻。

曹丕、曹叡這些較有作為,也掌握著曹魏政治、軍事權力的皇帝,大概也都繼承了曹操的行為和想法。

原因或許跟東漢末年時,漢朝的政治亂局有關。

三國時期,世人在批評東漢末的弊端時,繞不過兩個群體,一個是宦官,一個是外戚。

正是因為漢靈帝死後,掌權的外戚、大將軍何進跟宦官集團『十常侍』之間的權力爭鬥,導致了『十常侍之亂』和董卓入京。

東漢皇權的徹底衰敗及後面的天下大亂都由此而起。

曹操當時是皇家軍隊『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身在京師,他是所有事件的親歷者,親眼目睹了外戚和宦官們的爭鬥導致出來的亂局。

後來,曹操在創立基業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如漢獻帝的妻子伏皇後之父伏完、妃嬪董貴人之父董承這樣的外戚的敵視和攻擊。

董承還聯合漢獻帝搞出個『衣帶詔』,忽悠了一大堆人來幫助反抗曹操,其中還包括劉備這樣的牛人。

這些外戚們鬧起事來,很多人因為他們跟皇帝親近的身份,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皇帝,而願意相信和追隨。

這些都是曹操一路走來的親身經歷,他通過這些經歷明白了,外戚用得好是一把利劍,但要是失控了,就是一場災難。

特別是當外戚的家族有一定聲望和勢力時,對君主的危害大概是大於好處的,比如霍光、王莽。

因此,曹操對扶持外戚是持謹慎態度的,雖然他通過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讓自己也變成了外戚。

曹操不太願意跟近臣及士族聯姻,避免他們成了外戚家族,再疊加上本身擁有的聲望和權勢,對君主的權力造成影響。

曹操的經驗肯定會傳授給兒孫,曹丕成立魏國後,借著曹操的經驗,以及吸取東漢滅亡的教訓,對宦官和外戚是排斥的,外戚不能沒有,但不會讓天子近臣和有權勢的士族成為外戚。

曹魏立國後,沒有宦官能參與朝政,也沒有外戚能深度幹涉朝政,就是曹家幾代人打下的基礎。

第三:結束語

以上是我分析的三國時期曹魏皇權不願意跟近臣和士族聯姻的原因。

這種政治行為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前面講了,沒有強力的外戚幹涉朝政,不用擔心外戚會對皇權有危害,還能獲得士族們的好評。

壞處是,在東漢時,宦官和外戚是皇帝和百官、士族之間的緩沖劑,沒有這兩個群體,當皇權跟百官、士族起了沖突時,皇權就隻能拉起袖子赤膊上陣了。

以上分析均為個人見解,或有錯漏,歡迎讀者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