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八王之亂有2個原因,一個是司馬懿造成的,一個與司馬炎有關。《網路歷史》

西晉的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發生在大一統朝代時期最為嚴重的內亂,八王之亂有兩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相當長,內亂長達16年,在16年間,西晉王朝的諸侯王為了爭權奪利,司馬家族的祖孫三代皇族殺來殺去。

汝南王司馬亮被孫輩的楚王司馬瑋陷害致死,楚王司馬瑋起兵失敗被賈後控制的朝廷殺死,趙王司馬倫擅自稱帝,失敗後被朝廷賜死,齊王司馬冏被同輩的長沙王司馬乂殺死,長沙王司馬乂被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殺害,成都司馬穎被范陽王司馬虓的長史劉輿矯詔賜死。

河間王司馬顒被東海王司馬越的弟弟南陽王司馬模派將軍梁臣殺死,東海王司馬越是八王之亂的最後贏家,但他在內憂外患之下憂鬱而死,參與八王之亂的諸侯王沒有一個善終的。

八王之亂參與者

二是造成嚴重的後果,長達16年的爭權奪利引發了西晉王朝內部持續不斷的戰爭,嚴重消耗了西晉內部的實力,造成經濟低迷、糧食減產、人口減少、軍隊內耗,引發了胡人持續不斷地入主中原,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整個中原大地成為胡人統治區,這在華夏歷史上是頭一次。

八王之亂直接引發了五胡亂華,不僅僅是西晉亡國,就連漢族統治幾千年的中原大地也丟掉了,而死於胡人之手的平民百姓更是不計其數,北方漢人損失慘重,西晉宗室南渡,在江南之地割據一方,而傳統的中原直到幾百年之後的隋唐才再次被漢人統治。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西晉會發生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皇族之間爭權奪利、互相仇殺的戰爭,隻有具備兩個條件才會引發內亂,一是野心,二是實力,有野心沒有實力,是不敢叛亂的,有實力沒野心,是不會叛亂的,隻有同時有野心和實力的諸侯才會發生叛亂。

司馬懿

一、司馬家的野心

司馬家的野心來自於司馬懿,司馬懿有一個特點:低調隱忍

在沒有實力的時候,司馬懿絕對不會露出半點野心,一旦他察覺到機會來臨,就會致命一擊,手段殘酷而狠毒,直到消滅所有對手,完全取得勝利。

看看司馬懿的一生就是這樣,曹操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根本找不到司馬懿有任何的證據,司馬懿用忠誠與勤奮來回應曹操的懷疑,司馬懿平定孟達的叛亂,玩的兩面派,一面寫信給孟達安慰他,一面8天急行軍1200裡突然兵臨城下,出其不意消滅了孟達。

司馬懿抵禦諸葛亮的北伐時,發現他不能在戰爭中取勝,於是就是以消耗來對付諸葛亮,甚至還裝模作樣的上表魏明帝請求出戰,權謀之術玩得爐火純青,司馬懿平定遼東之戰,采用聲東擊西、主動示弱的計謀大敗公孫淵,戰爭結束後,司馬懿屠城、築京觀,一次就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七千多人。

隱忍、狠毒的司馬懿

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主在世時,司馬懿低調隱忍,隱藏野心,曹芳當皇帝時,司馬懿與曹爽爭權,司馬懿處處給曹爽下套,引誘曹爽獨攬大權,司馬懿卻來個辭官養病,就當所有人以為司馬懿會終老一生時,高平陵政變發生了。

司馬懿僅僅憑借曹爽一次出城的機會,依靠朝中大臣的支持,以及自己精心培養的三千死士,以太後的詔書為政治正確,控制了京城,然後以保富貴為由,利誘曹爽投降,曹爽投降之後,司馬懿立即舉起屠刀,編造謀反的罪名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五千多人。

在司馬懿的身上,你能看到的就是:隱忍、狠毒、殘酷以及各種權謀,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司馬懿就像一隻餓狼,一生都在尋打機會做出致命一擊,一旦他出擊了,獵物就沒有存活的可能了。

司馬懿是有野心的人

司馬家的野心就這樣就在司馬懿的身上不斷地湧現,以至於後來的司馬家子孫具備了這種基因,八王之亂為什麼會亂呢?

無非就是這些司馬皇族有野心嘛,要麼想大權獨攬,比如東海司馬越,要麼想自己當皇帝,比如趙王司馬倫。

野心是司馬皇族發生內亂的誘因,他們的先祖司馬懿可以憑借權謀之術獲取最高權力,這些司馬家的子孫當然也想,這種基因很容易從血脈中流傳下去,比如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司馬師敢擅自更換皇帝,而司馬昭直接就弒君,其狠毒絲毫不亞於司馬懿,這背後都是野心在作怪。

二、分封制與西晉軍事制度

西晉的政治制度來自於開國皇帝司馬炎,尤其是分封制與西晉軍事制度,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他是靠祖輩與父輩的創業之功獲取成功的,三國歸晉之後,司馬炎創立了統一的西晉王朝,然而這卻是一個短命王朝。

司馬昭與司馬炎

西晉之所以短命,與司馬炎實行的分封制與軍事制度有很大的關系,先說分封制,分封制在兩漢時期是不斷被削減的一個制度,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之後,分封制在兩漢基本上名存實亡,任何諸侯國不可能威脅到朝廷,哪怕是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也不能動搖漢朝的根基。

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後,卻開了歷史倒車,開始推行分封制,西晉的分封與先秦的分封是不一樣的,司馬炎把諸侯國分為大、次、小三個等級,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待遇,大國有2萬戶百姓,5000人的軍隊,次國有1萬戶百姓,3000人的軍隊,小國有5000戶百姓,1500人的軍隊。

諸侯王還有自置百官的權力,要知道漢朝後來的分封制中,諸侯國的軍隊是由漢朝派遣的人來管理,諸侯國的高級官員也是由漢朝任命的,這是控制諸侯國的人事權與軍事權,到了西晉,諸侯王有軍事權與人事權,完全沒有約束,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西晉分封制

如果隻有分封制倒也罷了,司馬炎還有一個昏招,就是罷州郡兵,也就是解散地方軍隊,州與郡是西晉的一級與二級行政區,地方沒軍隊了,整個西晉的軍隊隻有朝廷控制的中央軍與諸侯王控制的封國兵,這就是西晉的軍事制度,同樣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司馬炎去世之後,選了個智力不太好的兒子當皇帝,這就是晉惠帝司馬衷,他有句名言:何不食肉糜。

這明顯就是智商不夠,這還不算,司馬炎還選了一個野心家賈南風給晉惠帝當皇後,皇後強勢,皇帝弱勢,明顯就會出現外戚幹政,司馬炎去世後出現的第一個問題是:外戚楊駿獨攬政權。

皇後賈南風就不願意了,她也想攬權,於是聯絡各地有兵權的諸侯王,想方設法除掉楊駿,最後楊駿還是除掉了,結果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司馬皇族野心家,這就是八王之亂。

當時的普天之下,隻有朝廷與諸侯王有軍隊,有兵權意味著實力,實力+野心一定是叛亂,最為關鍵的是諸侯王之間的實力都差不多,誰也不能一家獨大,所以持續16年的八王之亂其實就是多敗俱傷,沒有一個贏家,如果有,最大的贏家其實是胡人。

八王之亂

司馬炎設置的分封制與軍事制度完全就是為八王之亂服務的,他之所以這麼做,其實就是矯枉過正,西晉目睹東漢與曹魏滅亡沒有皇族出來勤王,於是想分封司馬氏為王,加強司馬氏的統治,結果走向了反面。

西晉目睹東漢末年朝廷無法控制地方,導致地方軍閥開始混戰,朝廷淪為傀儡,於是在統一之後,不給地方州郡兵權,以至於後來八王之亂發生時,西晉所有的州郡隻能看著諸侯王打來打去,連插手的實力都沒有,而諸侯王打得兩敗俱傷之時,胡人就來了,西晉就滅亡了。

所以說西晉滅亡的兩大原因,一個是司馬懿造成的,一個與司馬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