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佈被罵成三姓家奴,而張遼三次易主,卻名聲不錯?《網路歷史》

說到三國時期名聲最差的武將,呂佈應該是名聲最差的一位,也即被稱之為『三姓家奴』。

不過,對於呂佈的部下張遼來說,其實也有三次易主的經歷,第一次易主是從丁原變為董卓,第二次是由董卓變為呂佈,第三次是由呂佈變為曹操。

當然,盡管多次改換門庭,這並不妨礙張遼的評價,甚至他會進入武廟,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呂佈被罵成三姓家奴,而張遼三次易主,卻名聲不錯?

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張遼沒有直接坑害前任主公

東漢末年,張遼和呂佈一樣,都曾是並州刺史丁原的部下。

公元 189年,呂佈賣主求榮,投靠了董卓。

為此,呂佈直接除掉了丁原,而張遼雖然也來到董卓麾下,但是,張遼沒有加害丁原。

同樣的道理,到了公元192年,呂佈又在王允的勸說下,背叛並殺害了董卓。

在被李傕、郭汜等人擊敗後,張遼跟隨呂佈逃出長安。

在顛沛流離的過程中,張遼沒有想過背叛呂佈,不能說是忠心耿耿,至少也是問心無愧。

公元199年,曹操聯合劉備進攻徐州,在這場戰役中,呂佈被曹操俘獲並殺害。

至於張遼,則是在塵埃落定後才歸降曹操的。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張遼多次易主,卻沒有對前任主公落井下石,更不會像呂佈一樣,將前任主公的首級作為自己的投名狀,這成為兩人名聲存在天壤之別的重要原因。

二、呂佈是主動背叛,張遼則是被動歸降

呂佈被殺後,張遼率領自己的軍隊歸降曹操,也即張遼的投降時間晚於呂佈的下邳破亡。

《資治通鑒》記載,在曹操對下邳城內的投降者們以禮相待之後,張遼才放棄抵抗。

對此,曹操將張遼拜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

換而言之,如果張遼主動歸降,應該能在曹魏獲得更高的待遇。

在呂佈之前,張遼也都是因為現任主公被殺,所以被迫跟隨新一任主公。

與此相對應的是,呂佈則是自己早有主動背叛的心思,再加上對方的許諾和誘惑,所以毫不猶豫的刀劍相向。

和呂佈比起來,張遼的行為好比去上班,結果自己所在的公司被競爭對手打敗,並收購後,所以自己就這麼成為競爭對手的員工。

三、張遼兢兢業業,用戰功提升了自己的評價

跟隨曹操後,張遼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勛。

在平定河北,尤其是對付烏桓的時候,張遼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207年,張遼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於蹋頓,為曹魏北方邊境地區的安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跟隨曹操南下後,張遼又進軍江淮擊滅陳蘭、梅成。

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襲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沖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慌亂不堪。

在東吳撤軍時,張遼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凌統等,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到了這個時候,張遼的戰功足以讓人們忘記他改換陣營的經歷。

進一步來說,三國時期的眾多降將,只要能夠在新主公麾下兢兢業業,尤其是立下戰功,總是可以獲得不錯的名聲,比如賈詡也曾是董卓的部下,多次易主後,賈詡在曹魏貢獻了自己的智謀,例如幫助曹操用離間計擊敗了馬超、韓遂的聯軍,這促使賈詡最終在曹魏官至三公。

再比如薑維來到蜀漢後,多次北伐中原,並官至大將軍,從而成為三國後期的名將。

與此相對應的是,孟達在曹魏和蜀漢之間反復橫跳,因為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而且內心一直躁動不安,時刻想著另謀高就,這導致孟達的歷史評價是極為負面的,甚至和呂佈淪為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