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個織席販履之徒,為何能夠成為一方霸主?
司馬懿四個字道破玄機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從來不乏屌絲逆襲這樣的勵志故事,無論是在盛世太平的時期,還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英雄讓我們不得不崇拜和敬仰。
似乎在他們的身上存在有某種潛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因為宋朝大文豪蘇軾曾經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相信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對劉備這個人物感到陌生,劉備可以說是整個《三國演義》中的靈魂人物。
同時劉備也是整部《三國演義》中人生經歷最為坎坷的一位梟雄人物,他不同於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紹,同樣也不如奸猾狡詐的曹操,更比不了擁有父兄基業的孫權,
可是,劉備最終卻以自己的方式在群雄逐鹿的大爭之世,經過無數次的南征北討、浴血拼殺之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蜀漢王朝。
那麼問題來了,在那個英雄輩出、士族門觀念十分嚴重的年代,劉備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是如何一步一步平步青雲,最終成為一代霸主的呢?
這個困擾了世人近千年的話題居然早就被司馬懿用四個字道破了玄機,隻是我們沒有注意而已。
劉備字玄德,屬於現在的河北涿州市人,我們知道劉備在最初無兵無權的時候,總是喜歡打著『孝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的旗號來向別人介紹自己,為什麼劉備見到被人總是不厭其煩的嘮叨這句話呢?
其實,我們知道在漢代的時候,如果一個人想要在政壇有所作為,那就必須先學會做官,如果要做官就首先要滿足三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第一個:必須是士人;第二個:必須要通經學;第三個:就是必須被舉為孝廉。
這裡的士人就是對身份地位的要求,經學則是對才學的要求,而孝廉就是指孝子廉士,對道德的要求。
劉備一直強調隻是漢室宗親,就是明確告訴別人自己身份高貴從而有利於自己遊走在貴族朋友圈,無形之中也可以贏得士子們的擁戴和歸附。
而縱觀整部《三國演義》中劉備利用自己的大漢皇叔的身份和躬行仁義的道德,的的確確是得到了很多顯而易見的益處。
例如,桃園三結義劉備隻用了隻言片語就贏得了關羽和張飛兩員同生共死的兄弟兼大將,公元196年,劉備又以自己的仁義德行讓陶謙在臨死之前拱手讓出了徐州,自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徐州牧。
此時,劉備已經從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一躍成為了可以和袁紹、曹操等諸侯相提並論的封疆大吏。
然而,成為徐州牧隻能算是劉備人生路上的一次小輝煌,因為不久之後他就被曹操打的丟盔棄甲,從一個大國諸侯再一次變成了個一貧如洗的窮光蛋。
劉備這種窮困潦倒、寄人籬下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公元201年,劉備感覺中原已經被曹操所占據,索性南下投靠了同為漢室宗親的荊州牧劉表。
在劉表的安排之下,劉備以及他的屬下被安排到了新野小城駐紮,也就算是為劉表屯邊戍疆一個看門人而已。
不過也就是在劉備客居新野的時候,劉備從荊州名士司馬徽那裡得知了有著『臥龍』之稱的隱士大賢諸葛亮,那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之後,自己的事業也就迎來了第二春,先是聯合東吳的孫權在赤壁之戰不但將自己的宿敵曹操打的狼狽不堪,而且還占據了荊州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此後劉備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一路勢如破竹的攻取了劉璋的益州,又以益州和荊州為根據地,愣是從曹操的手裡面奪取了兵家戰略要地漢中。
此時的劉備是三國鼎足之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方,也真正意義上完成了醜小鴨向白天鵝逆襲的華麗轉變,很多人都認為劉備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都是諸葛亮的功績。
其實不然,劉備的成功雖然離不開諸葛亮的輔佐,可那畢竟不能作為主要原因,那麼劉備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晚年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曾經以此告誡過自己的兩個兒子,當時司馬懿說劉備以一介織席販履之徒為何能夠縱橫寰宇終成霸業,靠的就是『籠絡人心』四個字,希望們以後的你們要以劉備的『籠絡人心』四個字自勉,後來司馬氏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曹魏的江山,居然很少有人反對,可見司馬氏在『籠絡人心』方面的確是學到了劉備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