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劉備齊名,起兵3年稱帝,歷經12年終成霸業,記錄從未被人打破
眾所周知,說到劉備這個歷史人物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回憶起那個戰火紛爭的三國時期。
或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希望能夠體驗一下那個『 群雄逐鹿』的大爭之世,的確三國時期湧現出了太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例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的曹操,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以及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等等。
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和三國時期劉備相齊名的一個人物,此人的故事甚至比劉備還頗為傳奇, 公元前6年,西漢權臣王莽在經過了長達數十年的蟄伏之後,終於露出了自己稱帝的野心。
王莽趁著漢平帝去世的機會,利用自己在朝野之中的勢力扶持漢宣帝作為自己的傀儡,而王莽自己則堂而皇之的自稱『假皇帝』,實際掌握和把持整個西漢王朝的全部軍政大權。
由於,王莽並非劉氏子孫,這一具有叛國謀逆的行為,立刻就引起了許多劉氏子孫的不滿,紛紛起義準備推翻王莽的統治。
在這眾多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中,有個叫做劉秀的漢室宗親,雖然劉秀是漢室宗親,可是到了劉秀這一代的時候,家中已經沒落了,和之後的劉備一樣已經淪落為佈衣了。
據說,在公元前5年1月15日,劉秀出生的那一天家中沒有燈火,但卻看到赤光照耀整個房間,劉秀的父親感到很奇怪。
後來,劉秀父親劉欽發現自己的房前發現了三株小米,每一株都有九個穗,劉欽據此給他起名為劉秀。
公元22年,劉秀正式宣佈起兵反抗王莽的新朝統治,但由於自己身單力薄,前期就不得不依附於起義軍領袖更始帝。
據史料記載,劉秀在最初起義的時候,因為兵少將寡,裝備很差,在數次和政府軍作戰的過程中都是騎著牛上戰場的。
這一經典的行為也被後世演繹成了一段『千古佳話』,很多人都稱劉秀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在更始帝麾下的眾多起義將領之中,似乎能夠和王莽新軍進行對抗的隻有劉秀一人,更始帝為了能夠籠絡劉秀,就敕封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公元23年,王莽新軍二十四萬猛攻昆陽和宛城,當時的更始帝政權都被王莽如此強大的陣勢給嚇壞了,手下大臣將軍紛紛建議棄城逃跑。
正當眾人驚慌失措之餘,劉秀力排眾議建議更始帝一鼓作氣,務必死守昆陽,與新軍決一死戰,否則就會軍心打亂。
後來的歷史證明了劉秀戰略的正確性,昆陽之戰的結果是王莽派來圍剿起義軍的近二十四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起義軍聲勢大振。
然而,正所謂:『禍福。
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劉秀的卓越功勛讓更始帝感到了一種『功高震主』的不安與惶恐。
更始帝決定要收繳劉秀的兵權,期初想要以敕封劉秀為『蕭王』,以換取劉秀主動放棄兵權,可是這一行為招致了劉秀的激烈反對。
最終劉秀決定於更始帝分道揚鑣,公元25年6月,劉秀在河北省柏鄉縣正是登基稱帝,同年10月份,更始帝選擇投降。
之後,劉秀打敗了赤眉軍,成為了起義軍名副其實的領袖,劉秀登基稱帝之後,先後用了近12年的時間,終於結束了字王莽末年以來的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偌大的中國再一次實現『大一統』,功績彪炳千古,其歷史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