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稱帝之前,其實有一段他自己也不願提起的過往。
當年他還沒有那麼大名氣的時候,是跟在袁紹屁股後面的,曹操迎歸漢獻帝時,漢獻帝特發聖旨斥責袁紹的異心,袁紹卻辯解曹操也不過是我的手下,他能去迎歸你都是我的功勞。
袁紹一心想要稱帝,早就看漢獻帝不爽,可他的小弟曹操卻不是這樣。
曹操當時隻想擁護漢獻帝重振漢室,因此諸多一心向漢的臣子便都去投奔曹操了。
這樣看來,當時的曹操不過是漢獻帝的代言人,他自己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
甚至幫助曹操一步一步走上帝位的,就是那位最忠心於漢獻帝的臣子——荀彧。
荀彧此人,是潁川八龍的繼承人,他最早位於袁紹手下,後轉向曹操,就是因為當時曹操迎歸漢獻帝,荀彧認為他是真心想要復興漢朝。
荀彧並不是曹操的屬下,而是地位相等的合作夥伴。
他在漢獻帝與曹操之間擔當了一個緩和的角色,荀彧經常幫兩人傳話。
荀彧想要恢復漢室,隻有借助曹操提供的平臺才有機會,得了好處自然也得給出點什麼,所以曹操的多位得力助手都是荀彧推薦給他的。
潁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荀彧作為潁川的領頭人結識了許多有才之人。
郭嘉、陳群、司馬懿等人都是由荀彧介紹給曹操的,沒有荀彧,曹操後來的道路絕不會那麼順暢。
後來曹操在上有漢獻帝,下有諸位門閥勢力的夾擊下,頗感疲乏。
他對於眼前這樣尷尬而無法打破的局面大感厭倦,思索之下起了異心,曹操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人脈和資源,何不自立為王,而是甘居人下?
一朝稱帝,子孫萬代共享榮耀,這對於身為宦官之後的他非常具有誘惑力。
如此曹操決定不再擁漢,自立為魏王,這樣一來,荀彧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荀彧如果站在曹操這邊,與他忠於漢室的心相悖,但是如果不站在曹操這邊,如今權勢滔天的曹操想要除掉他不費吹灰之力。
荀彧當初選擇曹操陣營便是因為曹操決心恢復漢室,荀彧才盡心輔佐,卻不想曹操終歸難敵人心的欲望。
荀彧最後還是選擇了站在漢獻帝身邊,他就像為了漢室而生,一生為漢室處心積慮,在命運最後的轉折上,也是堅持擁護漢室。
曹操在想要稱帝後面對荀彧時頗感心虛,當初對荀彧許下的豪言壯語如今成為了一場空。
曹操也不能留這個知道他所有軟肋的人在身邊,便將他調離中樞發配壽春,荀彧這位一生奉獻給漢室的人,就在壽春抑鬱而亡,如此漢室的最後一塊屏障也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