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在抗戰期間,中國社會上活躍著一位民間奇人。
圖註:陳孝威
他參加過北伐,抗戰時期還擔任過白崇禧的幕僚,但是他不為蔣所喜,於是他幹脆脫離軍界,在港創辦媒體,分析世界局勢。
他在自己的媒體上確預測蘇德開戰,日美為爭奪太平洋開戰、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等重大事件,被全世界分析家所矚目,羅斯福和丘吉爾都曾給他寫信。
這位一度被譽為『民間諸葛亮』,『戰略預言家』的民間奇人就是陳孝威。
奇人生平
陳孝威,光緒十八年《1892年》出生於福建閩侯,小時候就讀於福州陸軍小學,南京陸軍中學,後來轉到中國著名的軍校——保定軍校《第二期》炮科學習,和後來影響中國歷史的許多大佬李宗仁、白崇禧、劉峙、劉文輝等人都是同學。
圖註:白崇禧
1926年後,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史稱北伐。
陳孝威擔任北伐第七軍高級幕僚,第七軍正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隊伍。
在蔣桂大戰之後,陳孝威還擔任桂林陸軍學校副校長,但是由於和同僚不和,陳孝威直接辭職回老家福州,順便為各大媒體寫寫時評文章,文章中多有抨擊蔣的內容。
結果在中原大戰後,蔣戰勝了馮玉祥,陳孝威雖然沒有軍職,但是由於他的文章多有抨擊內容直接被蔣軟禁在家。
九一八事件後,陳孝威還曾上書蔣要求自己帶兵出關抗日,亦被拒絕,隻能寓居天津。
偽滿洲國建立後,大漢奸鄭孝胥當了偽滿洲國的總理,他給陳孝威寫信邀他擔任偽滿洲國陸軍副總參謀長,陳孝威斷然拒絕,為了預防日本特務惱羞成怒,陳孝威舉家搬到南京。
此後陳孝威在1936年經人推薦重新進入軍界,在中央陸軍大學特四期深造半年。
七七事變後,陳孝威跟著已成為統帥部副總參謀長的白崇禧兩次視察淞滬會戰戰場,並提出要加強浙東防禦,並對蔣的部署提出質疑。
結果他的建議不但沒被采納,還因為他的批評再次引起蔣的嫉恨,被軍統安排特務監視全家。
陳孝威一看這個情況,幹脆再次脫離軍界,帶著全家直接搬到香港去了。
在他抵達香港第二個月,就創辦了周刊《天文臺》,這份四開小報成了陳孝威的主戰場,他在小報上撰寫各種抗日文章,大力宣傳全民抗日。
因為他的觀點極有見解,因此這份周刊雖然每期隻有1600份,但是它的讀者中不乏在香港的各國情報人員和外交官,有時候他的文章出版後甚至可以直接抵達大國領袖桌上。
預言一:蘇德開戰
1941年2月,陳孝威發佈了著名的《論大不列顛之戰》,在這篇文章裡,陳孝威直接指出,德國人在征服了中、西歐各國後,肯定不會滿足;接下來希特勒德國必然不會遵守和蘇聯的盟約,而會選擇同蘇聯開戰!
在1939年,當時蘇德曾簽訂一份有效期為十年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因此,陳孝威的這一論斷被蘇聯情報人員遞給斯大林後,斯大林根本不以為然,直接說:『這是別有用心的說法,說不定那個作者就是中國的托洛茨基分子』
但是短短四個月後,德國人就用一個巴巴羅薩計劃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
預言二:日美開戰
到了1941年10月,陳孝威再次在《天文臺》上發出大預言!
陳孝威在長達4000字的評論文章《德、意、日對蘇、美、英三國作戰前景判斷》中,直接警告羅斯福:為了奪取南太平洋諸島的戰略資源,並經由印度支那半島包圍中國的南翼,日本勢必南進!為了阻遏日軍南下,美國必須迅速擴充駐南太平洋的海軍力量,增加艦隊基地,以大量物資援助抗戰中的中國,以充實遠東地區的反侵略力量。
據說羅斯福在讀到這篇文章後,稱贊作者有戰略眼光,專門讓人打聽陳孝威是幹嘛的?
並且給陳孝威寫信表示感謝。
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也都看到了這篇文章,香港時任總督嶽桐還專門上門拜訪。
圖註:日軍占據香港
隻可惜無論是羅斯福還是丘吉爾都沒有采納一個無權無勢的東方中國人的建議,隨後的戰爭走向也證明了陳孝威論斷的正確性。
陳孝威的判斷也吸引了日軍的注意,在香港淪陷後,日軍強迫陳孝威出任日本的職務,否則將對他不利。
陳孝威在地下組織的幫助下,化妝出逃至廣西桂林,在這裡他和李濟深、徐悲鴻等人相識,在桂林繼續撰寫抗日文章,並且受邀為李濟深撰寫戰情分析報告。
預言三:會師東京
1942年全面抗戰已經爆發5年,大半個中國淪陷,國軍屢戰屢敗,當時社會上充斥著失敗的情緒。
4月24日,陳孝威在桂林一座禮堂發表演說,在演說中他直接表示:在兩三年內日軍必敗!盟軍會師東京指日可待!
理由如下:
1、美英中等國的抗日同盟已經形成;
2、日軍在中國戰場消耗兵力過多,後勤補給太長,這是兵家大忌;
3、……
陳孝威在演講中旁征博引,態度樂觀,臺下聽講的人信心大增,掌聲雷動。
圖註:徐悲鴻繪制的《會師東京》初稿,上面寫道:會師東京初稿,卅一年秋徇陳孝威兄意作於桂林。
卅六年冬悲鴻居北平補題。
徐悲鴻在聽了陳孝威會師東京的論斷後,也提筆畫下了著名的《會師東京》圖送給陳孝威。
陳孝威也寫了一首《會師歌》:登彼富士山兮擒其王,三軍咸服兮我土重光,四海兄弟兮自由無疆……
預言四:蘇聯出兵
圖註:蘇聯紅軍擊潰關東軍占領哈爾濱
1945年初,陳孝威在《展望1945年夏的戰爭形勢》一文中寫道:蘇聯在戰勝了法西斯德國後,完全有力量自遠東地區對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
在1945年夏天,陳孝威還寫了一篇《由敵寇點、線、面立體之最後部署,說到盟國美國所應選擇之最高方針》,文章分析了美國英國對日本進攻的戰略方針;
結果在同年8月2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秘書艾爾登奉大使之名給陳孝威寫信,承認美國統帥部在作戰部署中參考了他的這篇文章。
終章
但是陳孝威雖然被美譽為『諸葛亮』、『戰略預言家』,但是因為他沒有任何官方身份,更多地像一個今天的有點影響力的『自媒體人』。
他經常給各國領袖寫信,寫詩,祝壽……對方雖然也有回復,但更多的是表示收到感謝之類的話語,擱到今天可能就是『自動回復』,有人更是直接說這就是敷衍一下。
甚至有人直接說陳孝威是『紙上談兵』,『標題黨』。
他後期在《天文臺》上經常刊登各國政要的來信,以及自吹自擂之類的文章,也不管讀者願意不願意看……從這個角度說,他的《天文臺》與其說是一個雜志,其實更多地像一個博客。
在他的晚年,因為他雙目失明,性格也格外怪僻,世人對其所作所為也褒貶不一。
1974年,奇人陳孝威去世。
參考資料:
被稱為『戰咯預言家』的陳孝威——《福建史志》 2008年第3期
神奇預測二戰進程的預言家——文史博覽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