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對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辯題非常感興趣,有人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認為時勢造英雄是對的,英雄造時勢是錯,他們解釋道: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人物;有人站在歷史唯心主義的角度看,認為英雄造時勢是對的,時勢造英雄是錯的,他們解釋道:他們認為有什麼樣的人物存在,就會創造出什麼樣的環境。
其實,這個問題沒必要非此即彼,看待任何問題都必須從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方面不可分開來看。
下面就看三國的這段歷史吧!從中你會知道答案的。
三國,是由魏、蜀、吳三國組成的,然而談論三國這段歷史不能僅談這三個國家的歷史。
為什麼呢?
因為魏國建立是在公元220年,蜀國建立是在221年,吳國建立是在222年,三家歸晉是在公元265年。
如果三國的歷史按魏國建立的時間和三國歸晉的時間來算的話,那麼曹操、關羽、周瑜、還有魯肅等人就不能出場了。
這顯然不合適,也不可取。
因此講三國歷史是從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來講,這才是符合歷史真相的,也是歷史學家所該采取的態度。
那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交替亂政;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劉備、孫權無疑是那個時代的英雄。
想想看,要是沒有東漢末年的那個時勢,曹操怎麼能夠先討董卓,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魏國政權《魏國開國皇帝其實是曹丕》,劉備怎麼能夠先取荊州、後奪益州,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勢,孫權又怎麼能據江東以據守。
無疑,他們都是時勢造出來的英雄。
然而,時勢如此,董卓、呂佈、劉表、袁紹卻沒有能成為英雄,所以說時勢有時也不能造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