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輯|諸葛亮《自表後主》、《誡子書》全文。《網路歷史》

公元234年《季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河對陣,後因積勞成疾,於當年八月病逝於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

臨去世前,諸葛亮為後主劉禪留下了《自表後主》,為年僅八歲幼子諸葛瞻留下了《誡子書》等千古文章,於國於家皆出公心,為後世楷模。

自表後主

原 文

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譯 文

在下感到自己稟賦不靈巧,加上遇到動亂的艱難時代,北上出兵五次攻魏,都沒有獲得成功。

怎會料到我卻生病無救,生命等在旦夕間結束。

在下希望陛下能使心境純潔,克制享樂的欲望,約束自己,關愛百姓,對先主力盡孝道,對天下的老百姓施行仁愛之心,選拔任用隱居不仕的賢人,來增加朝廷內的賢良人才,罷免邪惡不正的壞人,以使得風俗敦厚。

我當初侍奉先帝時,日用全靠官府供給,自己不再經商務農。

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靠這些子孫們的衣食,自給是有富裕的。

至於我在外邊,不再有另外的調度,平時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給,不再去搞別的生計,來增加微小的收入。

如果我死的時候,不能讓家裡有多餘的錢,不能讓外邊有剩餘的財物,這會辜負陛下的。

誡子書

原 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譯 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隻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實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季漢敗亡,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戰死綿竹,未辱沒諸葛家之威名,光耀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