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為何『開倒車』?不讓百姓使用錢幣,而是以物易物。《網路歷史》

商周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海貝作為貨幣,來進行交易,之後人們使用金屬鑄造的錢幣。

錢幣的出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可是在三國時期,曹操、曹丕卻『開倒車』,公開下旨廢掉錢幣,采用『以物易物』這種非常古老的方式來進行貿易。

那麼,曹操、曹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放棄錢幣

其實,曹魏統治者是被迫的,他們原本也想使用錢幣的。

208年正月,在統一北方後,曹操嘗試修復原本已經破壞的貨幣制度,他頒佈命令,『還用五銖』。

可是沒過多久,曹操就被迫放棄,因為出現了問題,『貨本不多,又更無增益,故谷賤無已』。

曹操鑄造的這些『五銖錢』重量隻有三銖,制作工藝也不高,反而導致糧價的下跌,於是隻能取消。

221年三月,剛剛即位不久的曹丕下旨恢復使用五銖錢。

但是,皇帝的命令仍然無法與經濟規律的抗衡。

同年十月,曹魏的經濟形勢很不好,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

曹丕隻好『罷五銖錢』,讓百姓依舊使用谷、帛進行交易。

由此可見,曹操、曹丕一直想要恢復錢幣,迫於無奈才放棄的,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二、董卓作惡

189年,董卓率軍進入洛陽,控制了東漢朝廷。

第二年,在關東聯軍的打擊下,董卓挾持漢獻帝遷往長安。

與此同時,董卓為了搜刮社會財富,他命人鑄造低劣的小錢。

在貨幣流通過程中,有個『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即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在流通的過程中,實際價值高的貨幣必然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反而充斥市場。

由於董卓鑄造大量的劣質小錢,所以將那些原本流通的五銖錢逐出了貨幣市場,引發了物價的上漲,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錢數百萬』。

可以說,董卓鑄造『惡錢』的行為,直接破壞了漢朝的貨幣制度,人們不願意使用這種『小錢』,所以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人們不再使用錢幣,而是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

三、吳蜀圍攻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不僅有軍事上的戰爭,在貨幣方面同樣有著沖突。

214年,劉備占領益州後,由於賞賜將士太多,導致府庫空虛。

此時劉巴向劉備獻策,『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

所謂的『直百錢』是一種虛值大錢,一枚相當於一百枚普通銅錢。

靠著鑄造『直百錢』,劉備迅速解決了經濟問題,『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曹魏與蜀漢之間雖然存在著戰爭,但依然有貿易的往來,在這個過程中,劉備鑄造的『直百錢』自然也會流通到曹魏境內。

由於『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人們更願意使用『直百錢』,而曹魏方面鑄造、發行的五銖錢被迫退出了流通領域。

蜀漢可能沒有這種貨幣戰爭的意識,但實際上確實取得了這種效果。

另外,東吳方面也鑄造這種虛值大錢,對曹魏構成了沖擊。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貨幣上的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