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平定荊州,征召了一個叫裴潛的人參丞相軍事,然後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曹操:”卿前與劉備俱在荊州,卿以備才略何如?
”
裴潛:”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
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
這段對話很好理解,曹操問裴潛:『從前你和劉備都在荊州,你認為劉備的才略如何?
』裴潛回答說:『如果讓他盤踞中原,隻能生亂而不能治亂;如果讓他乘機守住險要之地,足以成為一方之主』
縱觀劉備前半生,兩次入主徐州,卻兩次丟掉徐州,確實沒有能夠在中原立足腳跟。
而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先是占據荊南四郡,繼而借的南郡,西取益州,從曹操手中奪了漢中,居然真就成了一方霸主,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因此,我們不得不感嘆裴潛看劉備看得如此精準。
其實裴潛不止對劉備看得比較準,對劉表看得也比較準。
裴潛《?
-244年》,字文行,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人,出身河東裴氏。
裴潛年輕時因避亂來到荊州,劉表待如上賓。
裴潛私下裡對好友王粲、司馬芝說:『劉牧非霸王之才,又要以周文王自居,不等多久,就會被打敗』
如此有見識的裴潛日後有什麼樣的作為呢?
當時代郡大亂,曹操便任命裴潛為代郡太守。
烏桓王及首領總共三個人,都自稱單於,專權控制代郡的政務,前任太守不能行使其職權。
曹操便想授權讓裴潛帶領精兵前去鎮壓討伐。
裴潛推辭說:『代郡人口眾多,稍有行動便能聚集上萬兵馬。
單於自知放肆橫行日久,心裡也不踏實。
如今多帶兵馬前去,他們一定會因害怕而拒絕我軍入境,兵馬帶少了他們又不放在眼裡。
依我看應該用計謀解決問題,而不能用軍隊來威迫』
於是隻身乘車前往代郡,單於驚喜參半,裴潛平靜和緩地安撫他,單於和他的部下都摘下帽子,屈膝下拜,以額觸地,全部歸還了前後幾次掠奪的婦女、器械和財物。
裴潛按律誅殺了代郡與單於內外勾結的高官郝溫、郭端等十餘人,北方邊境地區大為震驚,老百姓心歸魏室。
以後裴潛出京擔任沛國相,調任兗州刺史。
曹丕稱帝後,裴潛入朝任散騎常侍,又出京任魏郡、潁川典農中郎將,掌管屯田地區的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
他不斷向朝廷舉薦人才,從此農官仕途逐漸通達。
後調任荊州刺史,賜爵關內侯。
曹叡即位後,裴潛入朝擔任尚書。
後出任河南尹,轉任太尉軍師、大司農,封清陽亭侯,食邑二百戶。
後又入朝任尚書令,進言莊正,量才任官,甄別人品能名實並重,制定判斷官府事件的條文一百五十多條。
正始五年《244年》,裴潛去世,被追贈為太常,謚號貞侯。
裴潛臨死留下遺言,命家人為他從儉辦喪事,因此墳墓中隻置備了一個座位和幾件瓦器,其餘一無所有。
裴潛出身河東裴氏,公元208年歸附曹操並出任丞相府軍參謀,歷任三縣縣令,後入京任丞相府倉曹掾,代郡太守、沛國相、兗州刺史。
曹丕繼位之後,出任散騎侍郎、魏郡太守、潁川典農中郎將、荊州刺史。
魏明帝時出任尚書、太尉軍師、大司農、尚書令、光祿大夫。
在任期間,使得『北邊大震,百姓歸心』。
死後追封太常,謚號貞侯。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註、呂思勉《三國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