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中後期,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氏,逐漸篡奪了曹操建立的江山。
在這一過程中,高平陵之變是重要的開端。
在這場兵變後,司馬懿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徹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等到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平定叛亂,清除忠於曹魏的殘餘勢力,而司馬昭則是消滅蜀漢,建立晉國這一封國。
在此基礎上,司馬炎即位後,得以迅速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
由此,在司馬家族取代曹氏家族的過程中,司馬師和司馬昭這兩兄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師和司馬昭誰更厲害呢?
誰更受司馬懿的器重呢?
一
首先,直接亮明觀點,在筆者看來,司馬師要比司馬昭厲害,也更加受到司馬懿的器重。
一方面,就司馬師來說,史料記載他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
曹魏景初年間《237年三月-239年》,司馬師擔任散騎常侍,多次升遷後擔任中護軍。
他設置選用人才的法規,推舉人才不超越其功勞,官吏無從徇私。
後來司馬師母親去世《247年》,司馬師為她守喪,獲得孝子之名。
在三國時期,中護軍執掌曹魏禁軍,是舉足輕重的官職。
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師曾擔任中護軍一職,所以在禁軍將領中擁有一定的勢力,這也為司馬懿之後發動兵變提供了幫助。
並且,司馬師早年迎娶夏侯尚女、夏侯玄胞妹夏侯徽,與之育有五女。
夏侯徽很有見識和器度,常常從旁策劃協助司馬師。
據《晉書》記載,夏侯徽知道司馬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師也對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
於是,青龍二年《234年》,司馬師毒殺夏侯徽。
二
另一方面,對於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來說,景初二年《238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將。
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時,百姓大為喜悅。
後轉為散騎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征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紮在興勢。
事後,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占據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後再作打算』曹爽等引軍撤退,費禕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通過。
回到京都,拜為議郎。
由此,司馬懿對於這兩兄弟的安排,是一內一外,在重要程度上,顯然是掌握都城洛陽禁軍的司馬師更加關鍵。
當然,這還不能直接說明這兩兄弟之間的差距。
不過,到了公元249年,司馬師和司馬昭之間的差距得到凸顯。
三
高平陵之變的前夜,當司馬懿將計劃告訴這兩個兒子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然入睡。
而這,無疑是司馬師性格沉著堅強的直接體現。
至於司馬昭,則沒有這麼沉著冷靜,甚至有點慌張了。
並且,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師親自率領兵馬封鎖司馬門,幫助父親控制都城洛陽,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顯。
因此,司馬懿後來論功行賞,將司馬師加封為衛將軍,賜爵長平鄉侯。
至於司馬昭,僅僅是食邑增加一千戶。
由此,從事後司馬懿給兩位兄弟的封賞,也能看出二者的差距。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司馬師擔任的衛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堪稱地位十分顯赫的武將官職,比如薑維在晉升為蜀漢大將軍之前,就擔任衛將軍一職。
此外,司馬懿臨終之際的安排,也說明了他對兩兄弟的態度。
公元251年,在平定王凌之亂後,司馬懿病逝,司馬師接過了大將軍這一官職,正式執掌魏國大權。
而就當時的司馬昭,則是一個都督的官職。
對於司馬懿,顯然將整個家族的重擔交托到了司馬師的肩上。
對此,司馬師沒有讓父親失望,不僅抵擋了東吳和蜀漢的進攻,還親自率軍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司馬師在回師途中病逝,年僅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