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佈是討伐董卓的功臣,但為何最後卻成了所有人都要消滅的勢力?《網路歷史》

公元193年,被呂佈擊敗的劉備投身曹操,曹操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他親率大軍攻打呂佈,雖然當時泰山軍首領臧霸、孫觀、吳敦和尹禮等人都歸附於呂佈,但曹操並不畏懼,他與劉備一同進駐彭城,並讓廣陵郡太守陳登率領廣陵郡郡兵作為曹操的先鋒,進抵下邳,雖然呂佈率軍多次與曹操交手,但由於呂佈兵力較少,因此他數次戰敗,隻能退守城池,不敢出戰。

當時曹操率軍圍攻下邳,呂佈突圍不成,使得呂佈內部將士多有離心,以至於呂佈進退兩難,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曹操挖掘壕溝包圍下邳城,並開鑿溝渠,引沂水、泗水來灌城,導致呂佈的處境愈發困難。

後來侯成等人因為呂佈的責罵而叛變,他們將陳宮綁到了曹操面前,就此投降了曹操,呂佈見大勢已去,隻能自縛於曹操面前,最後還被曹操斬殺。

事實上,在呂佈被圍困在下邳之前,他就幾乎已經成為了所有人都要消滅的勢力。

因為呂佈與曹操爭奪兗州而被曹操記恨,在被曹操擊敗後,呂佈不得已而東奔來到劉備坐鎮的徐州,然而他暗中與袁術勾結,他趁劉備出兵攻打袁術時率軍攻占下邳,就此擊敗張飛,並俘虜了劉備的妻兒。

因此曹操和劉備要將呂佈擊敗是沒有問題的。

再加上呂佈曾得罪過袁紹,因此被袁紹所不喜。

但呂佈好歹是討伐過董卓的人,當年董卓專權,天下大亂時,正是呂佈與王允等人暗中將董卓誅殺,按理說,呂佈應該算是忠臣才對,為何這麼一個討伐董卓的功臣,最終卻成了所有人都要消滅的勢力?

在三國時期,要想得到他人的擁護,就要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一定的名望或者聲譽。

比如劉備從入仕以來建立的仁德,就是一種極佳的聲譽,正因為劉備的聲譽極佳,因此陶謙才會將徐州送給劉備,而劉璋也才將劉備邀請入川來對付張魯。

如果劉備沒有仁德之名,他不會有機會被劉璋邀請入川。

可以說,劉備確實抓住了這個機會,在自己聲譽的最高點時充分利用了聲譽,並將其變成了益州的首領。

而呂佈則不一樣了,呂佈的出身不好,不過在出關東時,呂佈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討伐董卓的功臣,更是被朝廷冊封為溫侯,手中也有一支忠於自己的軍隊,可以說,此時的呂佈既有聲勢名譽,也有實力,正因如此,呂佈才會被陳宮等人接受,就此占據兗州。

但呂佈在出關之後為所欲為,先是聽信了陳宮之言占據曹操的兗州,在被曹操擊敗後,呂佈投奔劉備,卻在此之後奪走了劉備的基業。

正因為呂佈為所欲為,以至於他在諸侯之間的聲譽極差。

而且呂佈一直以來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按理說,此時正是他事業的上升期,未來還有更多的機會與利益在等著他,如果現在將聲譽敗壞,就會有巨大的損失,因此他應該維護自己的聲譽才是。

然而呂佈最大的缺點就是短視,他看不到自己的聲譽愈發不堪,他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就此,他被袁術以糧草誘惑,也被陳宮等人的言語誘騙,這才導致了後來下邳被圍攻之後,基本沒有什麼人會來救他,因為此時的呂佈,已經成為了所有人都要消滅的勢力。

筆者認為,呂佈的起點還是很高的,但他目光短淺,隻看重眼前的利益,以至於他在諸侯之間名聲掃地,正因如此,諸侯們不但不會救助他,反而還會疏遠他,從而最終導致了呂佈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