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佈局,曹操如何完成篡漢的基礎建設,他不想當皇帝?《網路歷史》

  公元204年,也就是官渡之戰後的第四年,曹操攻下鄴城,自領冀州牧。

  這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奇怪的,打下敵人的領地,自己兼任,這很正常啊。

就好像總經理,主導收購了其他公司之後,自己兼任那家公司的經理,這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問題來了,史書中忽然飛來一句,有人勸曹操恢復古代九州的建制。

這和打垮袁紹的事件,有什麼關系嗎?

寫史書的人為什麼要這樣記載呢。

如果你再往下看,會發現更奇怪的事情,曹操的親密戰友荀彧,堅決反對這件事,所以曹操作罷,此事就不再提了,此後十年的史書,沒有任何相關內容的記載。

  直到十年後,史書才終於出現了相關記載,可以說這十年就是曹操精心佈置自己的勢力,準備稱帝的十年,然後終於在213年以後爆發出來。

  具體來說是怎麼佈置的呢?

曹操刻意恢復古代九州的建制,這讓他完成了走向皇帝寶座的關鍵一步。

這麼重大事情,有記載嗎?

記載如下:』巴拉巴拉…….』。

我直接解釋一下,就是把每個州的管轄規模都擴大,把天下14州,變成天下九州,天下這塊蛋糕,從除以14變成除以九。

如此一來,曹操作為冀州牧的權勢,自然也就增大。

從這裡看就可以知道,當年荀彧為什麼反對恢復九州的建制,因為那意味著擴大地方權力,不利於已經搖搖欲墜的漢朝中央政府。

  荀彧是最高水準的政治人才。

他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所以必須極力反對。

為《資質通鑒》做註釋的胡三省,感慨的說出了其中的秘密:『割司州之河東、河內、馮翊、扶風及幽、並二州皆入冀州,此曹操自領冀州牧,欲廣其所統以制天下耳』

  總結一下,十多年前,剛剛打垮袁紹的時候,曹操就想搞自己的勢力范圍了,但是荀玉以潁川集團代表的身份,遏制了曹操的這種傾向。

當時曹操還沒有單幹實力,他隻能悻悻的中斷這項政治工程。

十多年後,荀彧又公開阻止曹操『稱公』,理由也是一樣。

  荀彧作為潁川豪門氏族的代表人物,絕對不希望曹操日益凌駕於豪門貴族之上。

如果被曹操家族奪取了漢朝的最高權力。

那麼影響的,絕不隻是荀彧個人的身家性命而已,那會改變自劉秀建立東漢以來,綿延200年的政治格局。

對那些世代享受利益的土地豪族來說,這可是塌天大禍。

  那麼為什麼在公元213年爆發呢?

因為在公元212年十月,荀彧病故,所以到了公元213年,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擋曹操了。

荀彧病故才幾個月,曹操就迫不及待的進封公爵,擴張地盤。

在這種背景下,曹操家族篡位的基礎已經奠定了,距離皇帝寶座隻剩下最後兩級臺階了。

接著來說說這兩個階梯,要怎麼爬上去。

  首先,曹操需要在漢朝境內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魏公國,這個魏公國就是由上述的曹操私人領土,合並起來建立的。

站在1000多年以後,看歷史的人,通常會被《三國演義》誤導,認為曹操一開始就權勢熏天,地位崇高,不可阻擋。

曹操隻是因為個人的謹慎或情感才沒有篡位,但是真實的情況比這復雜的多。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關鍵問題是,假設曹操在沒有封公爵前,突然死了,曹丕能繼承曹操的全部權力嗎?

答案很簡單,不能。

因為冀州牧,丞相之類的位置,從理論上就不是世襲的。

而且當時的眾多大佬,從理論上都是曹操的同事,他們與曹丕之間並沒有臣屬的關系。

曹操如果突然死了,曹丕拿什麼凌駕於他們之上呢。

  但是曹操封公,擁有一個魏公國之後,一切就不同了。

因為魏公是可以世襲的。

而且魏國擁有的封地,實在太大了,足足有十個郡。

更主要的是,魏國可以建立自己的臣屬集團,這就是自己與子孫千秋萬代的資本。

只要曹操成功的把封地合起來,組成魏公國這個獨立國家,就算曹操在之後突然就死亡,曹家的地位也不受影響。

  首先,曹皮可以繼承魏公的地位。

然後,可以接管魏國十個郡的封地,作為他私人的政治資本。

最後,還可以接管魏國的整套政府機構,作為下一個時代的基礎班底。

  在這種背景下,整個東漢帝國還有誰的權力,能與曹丕相提並論呢?

好像沒有了。

所以這就是最關鍵的一步,組成魏公國,後來的曹操封王,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

那隻是錦上添花而已,隻是把地位坐得更高,為了壓倒世家大族。

當然這樣也會使得反對曹家力量,更進一步集結,這是後話。

  所以只要曹操完成,組成魏公國這個政治工程,篡漢就已經不可逆轉,隻是時間問題了。

  至於那最後一級臺階,正式接受禪讓稱帝,是曹操本人還是曹丕來完成,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

  詳細讀完了這段歷史。

你對曹操是不是想稱帝這個問題,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