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發現一座單室磚券墓,經考古學家驗證,墓主是著名唐代女政治家上官婉兒。
影視作品和真實歷史不一樣,歷史上的上官婉兒並不是那麼『正面』,非常『八面玲瓏』,但在那個時代,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不這樣做,根本無法存活。
上官婉兒是唐朝的女官、詩人、政治家,為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名義上為唐高宗李治之才人、唐中宗年間進拜昭容,因此又稱上官昭容,當時,她執掌朝綱,權勢日盛,左右朝政,期間大設修文館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
『唐隆之變』時,手捧與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中宗遺詔『相王輔政』求免,但仍被李隆基下令處死。
上官婉兒於麟德元年冬《公歷664年11月24日-12月22日》出生,祖父上官儀因『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被殺,連累整個家族獲罪,其子上官庭芝也被殺,其妻鄭氏帶著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配入掖庭為奴。
(註:掖庭乃宮女居住和犯罪家屬婦女配沒人宮勞動之處)。
但是,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並沒有影響一代才女的文學天賦,在具文學修養的母親的教導下,聰敏異常的婉兒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
約14歲時,她獲武則天召見,當場出題考校,她對答如流,甚得武後歡喜,免去奴婢身份,令其掌管宮中詔命,故有『巾幗女宰相』之名。
但也自此,一代才女婉兒也逐步陷入官場紛爭。
武則天稱帝之後,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期間曾因違逆旨意被處以黥刑,但此事並未影響武則天對她的信任。
之後更受命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隆。
之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復辟,上官婉兒進拜為九嬪之一的昭容,代中宗掌詔命──類似於今日之顧問或秘書,不再受限於後宮服務。
由於處事冷靜,手段圓滑,婉兒也深得中宗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上官儀一案也獲平反,並獲追贈為中書令,父親上官庭芝則獲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親鄭氏獲封為沛國夫人。
才華橫溢的婉兒也鬥膽向中宗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
不僅如此,她還常常代替中宗,韋後和安樂公主賦詩作詞,廣被傳誦。
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也令婉兒評定,名列第一者,獲賞賜金爵。
以致當時的朝廷內外,吟詩作賦,蔚然成風。
由此可見,婉兒驚世駭俗的文學風采,足以征服皇室貴族,『唐朝第一才女』名不虛傳。
上官婉兒一直被認為是韋後母女的黨羽,但從其墓志銘記載,跟婉兒的形象截然不同,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志文中提及中宗欲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不成,公主遂結黨營私,婉兒因此幾度力爭,希望中宗除去公主的黨羽,中宗不從。
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發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準許,最終以死相諫。
但在上官婉兒的一再請求降級下,唐中宗最終同意了,將她由昭容降為婕妤,值得注意的是,安樂公主立皇太女一事,在史料中僅說是安樂公主對父親撒嬌的行為。
但是,從上官婉兒的志文可看出中宗本人的意向。
如果志文的敘述無誤,那幺中宗可能是中國史上第一個考慮立女性繼承人的皇帝,而安樂公主也差一點就能成為中國史上的第二位女皇帝。
景龍四年六月《710年7月》,中宗突然駕崩,朝政大權盡落於韋氏之手。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詔書,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後為皇太後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但詔書遭到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他們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擁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出來,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但不為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接受,他執意殺她。
就這樣,侍奉過兩代帝王的一代才女香消玉殞,時年46歲。
如果上官婉兒沒有參與朝政,深陷官場泥潭,而隻在唐中宗復辟後安守本分,賦詩作詞,後來的唐玄宗或許會珍惜一代才女,不會出此下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