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曾經出現過不少的盛世王朝,除了清朝時期的康乾盛世之外,更值得一提的當屬大唐王朝的繁榮和輝煌。
而說起開創唐朝盛世的帝王,人們印象中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更是被後世之人奉為一代明君。
可是在他的身上也有著被人們所詬病的地方,那就是他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奪得皇位。
而且據說在玄武門兵變之後,李世民覲見唐高祖李淵,李淵問他:太子和齊王呢?
李世民直言稱:殺了,那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李世民又為何這樣做呢?
功勞最大卻隻封為秦王
熟悉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能夠成為皇帝,並不是因為具有太子的身份,也不是授意於唐高祖李淵順勢繼位,而是發動兵變才奪來的皇位,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李世民這種做法是不符合規矩和禮法的,可是殊不知這背後不僅僅是因為李世民的野心,還有著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
李世民在年少時就已經跟隨父親李淵掀起起義的大旗,一路征戰四方,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後來身為統帥的他也開始招賢納士,拉攬了一眾有能力的將領,也正是因為李世民如此不辭辛勞的努力,才慢慢將起義軍隊發展壯大,在後來的多次戰役之中,幾乎都有李世民參戰的身影。
不誇張的話,唐朝的江山基業有一半都是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親手打下來的,而反觀他的兄長,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等人,雖然也都參與到戰爭中來,但是李建成更多的是負責後方的一些事宜,李元吉則負責協助他和李淵。
等到戰爭結束,李家父子將隋朝的政權推翻,取而代之建立了唐朝,若是論功行賞的話,那李世民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奈何他並不是長子,所以太子依然是李建成,按照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制的規定。
李建成終究還是這唐朝天下未來的繼承人,這樣的安排的確是不符合李世民的心意,即便是當時很多大臣也覺得李淵這種做法不妥當,明明他的功勞最大,到最後卻隻是封為了秦王,即便再怎麼顯貴,終究也是位於皇帝之下。
對此,李淵並沒有做出表態,反而繼續堅持自己的決定,即便到後來兄弟二人明明已經產生了間隙,李淵卻還是坐視不管,任其發展,身為父親的他沒能及時調節自己這幾個兒子之間的利益平衡和產生的矛盾,也就導致後來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
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內戰一觸即發
在唐朝政權穩固之後,此時的皇帝仍然是唐高祖李淵,不過經歷了多年的戰爭,李淵也已經年事已高,眼看著就進入了遲暮之年,這也就意味著他即將傳位給新的繼承人。
此時太子李建成顯然正是早已經選好的人選,對於這樣的安排李世民自然心存不滿,他辛辛苦苦奮鬥了這麼多年,憑借著自己的雙手打下來的江山,到頭來僅僅是一個王爺,這換做是誰心裡都難以平衡。
所以在暗地裡李世民一直想要和自己的大哥爭奪著太子之位,李建成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弟有著怎樣的想法,所以便聯合三弟李元吉在暗中抗衡著李世民,雙方勢力一直明爭暗鬥,僵持不下。
但是總體來說李世民手下有著眾多的武將,再加上他所做出的功績在眾多的皇子之中是最大的,很多文臣也傾向於他這一方,總的來說在這場爭鬥之中李世民還是占據上風的。
而另一邊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的整體實力肯定是比不過李世民的,這樣長時間拖下去隻會對自己不利,所以要及早除掉李世民,以免夜長夢多,於是在後來李建成以其太子之名設下一場鴻門宴,邀約李世民前來赴宴,目的就是在次宴會之中用毒酒將其毒死,同時也把他的心腹手下一一處理掉。
可是千算萬算,李建成沒有想到自己的陣營之中還有著李世民的奸細,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李世民自然不可能以身犯險。
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地步,就沒有必要顧及兄弟之間的情面,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先下手為強。
於是李世民便派人埋伏在李建成等人去往宴會上的必經之路,這個地方也就是當時的玄武門,等到李建成等人到達城門之前,李世民安排好的這些人蜂擁而上,聯合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等諸多的部下,這次事件也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殺兄逼父,皇位易主
在李世民等人解決掉李建成一眾人等隨即便前往宴會,而李淵此時對這發生的一切都未曾得知,還傻傻的在宴會上等待著這幾個兒子的到來,可是左等右等,等來的隻是李世民帶領一眾部下前來赴宴,他瞬時間感覺情況不對於是便問李世民:太子和齊王呢?
李世民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直言稱太子以及齊王等人意圖謀反,已經被他所斬殺。
聽到李世民這樣說,李淵並沒有太過震驚,也沒有大發雷霆,畢竟李世民手中掌握著兵權,他現在不過就是一個有名無權的皇帝而已。
在這之前他也早就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在暗中相互爭奪太子之位,隻不過他並沒有出面阻止或是從中調節兩人的關系,這才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或許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但沒想到這一切竟然真的發生了。
等到玄武門之變徹底結束之後,沒過多久李淵便宣佈退位,過上了悠閑的太上皇生活,主動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當然,李淵肯定不是打心底裡意這樣做的,迫於當時的形勢他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否則誰也說不好接下來李世民會做出怎樣瘋狂的事情。
結語
玄武門之變的爆發的確是讓人始料未及,這場皇室內部的一場戰爭充滿了血腥和殘忍。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古代為了皇帝的寶座兄弟之間可以兵戎相向,父子之間甚至可以成為仇人。
雖然說李世民這樣做的確是冷血無情,可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倘若他不這樣做,那麼等到李建成繼承皇位之後,遭殃的可就是他了,所以在這場你死我活的爭鬥之中隻能存活下來一方,要單說李世民做的不對實在是太過片面,結合全局來看,他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