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封建時期皇權至上,有著許多別常人不能觸碰和冒犯的禁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皇帝的名字。
歷史上,有許多為避皇帝名諱而改名的例子,比如唐朝開國元勛徐世勣,被高祖李淵賜姓李,後來為避太宗李世民諱,名字就改成了李勣。
▲唐代大明宮《數字化復原場景》
當然,不止人要改名,古人、地名和物名都得避諱。
比如著名的龍淵寶劍,為避高祖李淵名諱而改稱『龍泉寶劍』;山藥原名薯蕷,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而改名薯藥,後來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改名山藥。
再比如清朝時期,由於康熙皇帝名為玄燁,所以所有『玄』字都得改成『元』字,因此唐高祖三子李玄霸改名李元霸,唐玄宗的廟號也成了唐元宗。
至今在清人為唐玄宗所立的墓碑上,還是『唐元宗』的字樣。
由此可見,封建時期皇帝的權威之大。
▲唐懿宗李漼劇照
不過這些例子都還是算是程度輕的,最誇張的到了什麼程度?
為讓冒犯君威的人改名,大唐王朝甚至專門組織軍隊征討。
這件奇事,還要從唐懿宗時期說起。
當時,雲南地區存在一個名為南詔的政權,乃是大唐王朝的屬國。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詔第七代國王勸豐祐也因病逝世,其子世隆繼位。
數月之後,唐宣宗李忱駕崩,長子李漼即位,是為唐懿宗。
按照既有程序,他需要遣使向唐朝皇帝通報父王去世的消息並獲得皇帝冊封,才能成為名正言順的南詔國王。
▲南詔國王劇照
誰知南詔國使者將國書呈遞給唐懿宗時,唐懿宗卻陡然變了臉色。
原來,國書簽名處的署名為『世隆』,這個名字中的『世』字觸犯了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隆』字又犯了玄宗李隆基的名諱。
唐懿宗本來就因宣宗去世時世隆沒有遣使吊祭而耿耿於懷,眼下他的名字又犯了忌諱,因此一怒之下拒絕冊封世隆為南詔國王,甚至還準備以其大不敬為由派兵攻打南詔。
宰相杜悰出來解圍說,南詔離中原尚遠,可能並不知曉中原有這個規定,為體現上邦大國的恩德,下詔讓其改名便是,不必大動幹戈。
▲唐代南詔國疆域
唐懿宗氣消之後借坡下驢,也就同意了杜悰的建議,下詔命令世隆將其名字更改,之後再冊封他為南詔國王。
為避免世隆再取犯忌諱的名字,唐懿宗還讓群臣商議其新名字,最終決定賜其名為『驃信』。
然而讓唐懿宗沒想到的是,世隆並不肯接受這個新名字,還表示不會更改自己的名字。
眼看冊封無望,世隆索性叛唐自立,自稱皇帝,國號大禮《理》,改元建極,還遣兵攻陷唐播州《今貴州遵義》。
▲唐朝將領劇照
消息傳回長安,唐懿宗勃然大怒,直接派五萬大軍進攻南詔。
遺憾的是,此時的唐朝早已日趨沒落,實力完全無法和『安史之亂』之前相比,和南詔交戰數年也沒能取得壓倒性勝利,反而還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
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世隆因病去世,直到臨死前也沒有改過自己的名字。
此後唐朝因為宦官幹政和時局混亂,逐步走向衰弱,加上藩鎮勢力日漸坐大,朝廷倒也顧不上這檔子事了。
參考資料: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下》《南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