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大唐子民砸了狄仁傑的祠堂,老百姓為何會痛恨狄仁傑?《網路歷史》

正所謂愛屋及烏、恨烏及屋,狄仁傑生祠正是因為這樣的道理才被百姓們給砸得稀巴爛的。

在各種影視劇中,狄仁傑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嚴明的判官形象。

很多人在不了解歷史的情況下,還以為這些形象是演義、影視劇編造出來的,而實際上,這些形象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於狄仁傑身上的。

歷史中的他,確實是那種斷案嚴明的好官。

在狄仁傑科舉得名後,他最早擔任的就是汴州判佐這等判官官職。

後來隨著工作能力的出色、突出,他就一步步得到了提升,最終成為了大理寺丞,地位相當於現如今人們所說的最高法官。

在他擔任這些相關官職期間,他運用了一些極為高效的斷案方法為百姓們處理起了案件。

最多的時候,他一年能處理17000起案件,按照一年365天計算,就相當於一天處理了46起案件,這等效率,在現如今都是絕無僅有的。

而且,這些龐大的案件處理量都並不是他為了求政績而濫竽充數亂判的。

當時,他對待每一個案件都非常嚴明地審查了其中的細節,每當他作出了判決之後,百姓們都會沒有任何怨言地接受他的判決。

從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狄仁傑對每一個案件的態度以及處理的狀況。

狄仁傑人生的低谷和重新崛起

在地位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狄仁傑慢慢改換了仕途方向,開始從審判界轉換進入了政界,先後擔任了寧州刺史、江南巡撫使、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宰相』等職位。

在擁有了宰相地位之後,狄仁傑就走上了他的人生巔峰。

不過在他走上人生巔峰沒多少年,由於受到一位奸臣的陷害,他就被武則天摘去了丞相官職、貶為了縣令。

而在狄仁傑被貶為縣令期間,一件事情的發生挽救了他的仕途。

這件事情就是契丹人的入侵。

在契丹入侵之後,因為河北地區無人作鎮,武則天就開始想起了曾經做過宰相的狄仁傑,當即將其任用為魏州刺史,讓其抵禦起了契丹的入侵。

正是由於狄仁傑完美地解決了契丹人的入侵,武則天才改變了原本對狄仁傑的懲罰,恢復了他的宰相官職。

在此事過後,雖然狄仁傑馬上被調走了,但是當地的百姓們卻一直因為此事紀念著狄人傑的恩情,為他建立了生祠歌頌他。

如果不是狄仁傑的三兒子狄景暉後來在魏州實在太過於胡作非為了,那麼這些百姓在後來很多年的時間中可能仍然會供奉著狄仁傑的生祠。

恨烏及屋的百姓們

在狄仁傑復歸了宰相官職之後,武則天由於對狄仁傑的信任,就接連對狄仁傑的幾個兒子進行了提拔。

狄仁傑的三兒子狄景暉正是在此過程中被提拔為了魏州參軍。

狄景暉此人在魏州為官初期為了迷惑自己的父親,一開始的種種作為還是比較受百姓們認可的。

但是隨著他在當地為官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的本性卻漸漸暴露了出來。

接下來,他依仗著自己的權勢在魏州胡作非為了起來。

按照道理來說,他的官職是不足以支撐他在魏州胡作非為的,但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狄仁傑、是當朝宰相,在很多官員不敢得罪他的情況下,他就得寸進尺地做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

在長久的欺壓過後,忍無可忍又實在沒辦法的百姓們就憤怒地把當年他們給狄仁傑建立的生祠給砸了。

在狄景暉的極力隱瞞下,狄仁傑原本是不知道自己兒子所做事情的。

但是隨著這件事情的鬧大,狄仁傑開始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在知道自己一直以為非常乖巧的兒子如此胡作非為後,狄仁傑十分的生氣,於是就除掉了狄景暉的官職,讓他承受到了為禍百姓的下場。

百姓們砸狄仁傑生祠的原因

至於百姓們為什麼要把狄仁傑的生祠給砸了,主要原因是他們覺得狄景暉是狄仁傑的兒子,狄景暉做出這樣的事情,跟狄仁傑的管教不嚴有很大關系。

而狄景暉之所以敢做出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的眼中也跟狄仁傑的包庇有關。

因此在他們覺得自己看錯了人、膜拜錯了對象之後,他們就生氣地把狄仁傑的生祠給砸了,那時候,在恨屋及屋之下,狄仁傑在他們眼中的形象可能就跟一個欺世盜名的偽君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