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批黑人來華打拼,因有2個特長受重用,現後代定居南方一省。《網路歷史》

『昆侖』在古時有『黑色』的意思,《晉書·後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後傳》中記載:『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唐朝沿用前朝,將黑人稱為『昆侖人』。

唐朝盛世舉世聞名,社會開放,與世界各地都存在聯系,長安與洛陽已經是國家化大都市,也就有批黑人來華打拼,因為有2個特長受到了重用,當時便流傳著一句話:『昆侖奴,新羅婢』。

新羅婢指的是新羅《朝鮮半島史上的國家之一,母體是三韓中的辰韓,首都位於金城》的婢女,她們受過專業的訓練,乖巧能幹,相當於現今的菲傭,常被達官顯貴以及皇宮『聘用』。

《舊唐書·南蠻傳》記載:『林邑以南,皆卷發黑身,通號‘昆侖’』他們或因為精習樂舞,所以與舞者待在一塊,為藝人,向地位高的人表演。

或是在貴族豪門家當奴仆,因為體壯如牛以及性情溫良兩個特色,所以很受達官顯貴的喜歡。

由於昆侖奴水性好,因此當了水手,唐代《通典》寫道:『昆侖奴長於水性,時人屬意者多之』昆侖奴的2個特長便是體壯溫順,踏實能幹,以及熟悉水性。

據現代考證中國史上的『昆侖奴』主要來源是來自西貢上的亞洲馬來黑人,少部分是跟著阿拉伯人來華的黑人。

而據印度歷史記載,西貢自公元3世紀便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並且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一直持續到明朝時期,宋代的地理學家周去非在《嶺外代答》卷三記載道:『西南海上有昆侖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並且鄭和下西洋領航的千裡眼、順風耳,可能就是熟悉南洋海域的昆侖奴。

『黑奴』的歷史上非常漫長,據了解黑奴貿易主要經歷了約有4個世紀,因此黑人也遍佈到了世界各地。

唐代黑人來到中國,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到了長安和洛陽,還有一種便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中國,另外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遺留者。

不過唐朝人並不會去分辨黑奴的來源,在唐朝人的眼中,皮膚黑或是較黑的人皆是『昆侖人』,而唐代的黑奴大部分是屬於尼格裡托人種,史上也有『僧祇奴』的稱號,『僧祇』即桑給巴爾人,《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對此有詳細的論述。

目前中國已出土了不少唐代昆侖奴俑,《唐俑中的昆侖與僧祇》加以考證後也講述了這段史上,在唐朝名將裴行儉的後人裴家小娘子墓中的出土的黑奴俑便是僧祇奴。

現今『昆侖人』後代主要定居在南方一省,那便是廣東。

很多人都認為黑人進入中國是近現代的事情,其實在千年前,因為中國的繁榮昌盛以及影響力巨大,黑人並來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