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女皇武則天,他必是千古一帝。《網路歷史》

人生中最後的日子,唐高宗李治是在東都洛陽度過的。

那是永淳二年《683年》的年關,唐高宗的身體接近油盡燈枯。

盡管在那之前,他的疾病曾得到景教名醫秦鳴鶴的醫治,但短暫的精神振奮,不過是其駕崩前的回光返照。

他決定改元『弘道』,並大赦天下,為自己求福。

但是,計劃頒佈大赦令的當天,他卻再度胸悶氣短,怎麼也起不了床。

他隻能將洛陽城的百姓代表召入宮中,令侍者代為宣讀。

當聽到殿外百姓三呼萬歲時,彌留之際的唐高宗發出了一聲長嘆:『蒼生雖喜,我命危矣。

天地神祇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

長安,既是大唐帝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唐高宗做夢都想回去的故土,可老天爺並沒有遂了他的願。

當晚,這名在位長達34年的大唐天子,在洛陽貞觀殿中駕崩,享年56歲。

01

作為大唐的第三任皇帝,唐高宗自壯年開始就罹患了家族遺傳病——『風疾』,而且比起父親唐太宗要更為嚴重。

史載,顯慶末年,唐高宗日漸『風眩頭重,目不能視』。

迫於無奈,他隻能早早確立儲君。

可是,立儲之路卻一波三折,最大的阻力來自他最寵愛的女人:武媚娘

武媚娘。

圖源/影視劇照

唐高宗與武媚娘結緣於唐太宗病榻前。

當時,武媚娘是唐太宗身邊侍藥的武才人,而他則是即將坐擁天下的大唐儲君。

不過,李治這位儲君卻有著不幸的童年。

他9歲那年,慈母長孫皇後薨逝,致使他在錯綜復雜的宮廷生活中,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長期缺愛的生存環境,使得他的內心一直眷戀比自己年齡大、成熟且意志堅定的女人。

武媚娘除了侍藥外,還曾幫唐太宗馴服西域進貢烈馬,性格十分符合李治的胃口。

儲君愛上父皇的女人,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是不被認可的背德行為。

況且,在遇見武媚娘時,李治已是有家室之人。

父親唐太宗對兒子那位出身太原王氏的太子妃,贊譽有加。

因此,李治與武媚娘愛得『很小心』。

受『風疾』影響,唐太宗駕崩前開始胡亂服藥。

有位來自天竺的僧人,自稱懂得長生不老術,能煉丹救人。

唐太宗也懶得管流言的真假,立即派人延請其入宮替自己診治。

結果天竺『仙丹』沒煉成,唐太宗便一命嗚呼了。

作為唐太宗的嬪禦之一,武媚娘與儲君李治的『地下情』還未公開,就被送到了感業寺落發為尼。

直到登基成為皇帝的李治前往感業寺祭奠,二人舊情復燃,武媚娘才得以重歸宮廷。

武媚娘再度進宮時,太子妃王氏已經成了王皇後。

而下一任儲君的寶座上,坐著王皇後養子、唐高宗長子李忠。

憑借狠辣手段,她先後幹掉情敵王皇後和蕭淑妃,自己坐上了皇後寶座。

隨後,依靠唐高宗的力量,她又順利將儲君人選,由李忠相繼換成了自己的兒子李弘、李賢,最終實現大權在握。

武媚娘成為了武則天。

但隨著時間推移,唐高宗愈發覺得這個『枕邊人』不似從前美好了。

02

調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在位第31個年頭,術士明崇儼在長安被殺,兇手不明。

一個術士的死亡,犯不著震動朝廷。

但明崇儼這個術士不一般,他不僅懂得江湖忽悠術,還與大唐皇室淵源頗深。

案發後,武則天親自督辦,要求無論涉及誰,查實兇手,嚴懲不貸。

術士明崇儼。

圖源/影視劇照

在帝國宮廷的高壓下,長安城內湧現出了大批涉嫌殺害明崇儼的疑犯。

照武則天的要求,有司嚴刑審訊了這批人,結果一點有用的信息都沒有。

唐高宗對明崇儼之死深表惋惜,但他根本不願看到大規模的政治抓捕。

作為一位長期困於病痛的皇帝,他沒有精力也不想擴大本案的影響。

武則天卻不願善罷甘休。

她想起明崇儼活著的時候,曾借給唐高宗治病的機會,替皇帝及其諸嫡子看相。

在談及未來天子的問題時,明崇儼曾表示:『英王《李顯》類太宗,而相王《李旦》貴』至於太子,明崇儼當時則表示,他是個庸才,難以繼承大統。

雖然不清楚明崇儼為何在這節骨眼上,提及僭越之事,但他所說的『太子』,正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次子李賢。

李賢是在哥哥李弘早逝後,為唐高宗所立。

比起李弘,李賢的綜合實力更強。

他不僅才華橫溢,人也長得俊俏。

在任太子期間,他曾組織人員註釋《後漢書》。

處理起政務來,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堪稱唐高宗的『加強版』。

明崇儼卻公然貶損太子李賢,可見背後水很深。

李賢如此優秀,這讓唐高宗又愛又恨。

於是,在太子正式監國後,唐高宗突然召集群臣,商議讓武則天攝政的大事。

唐高宗這麼做,隻是因為他本人不想放權。

他始終認為,儲君、朝臣與君主是對立的關系。

若將皇權授予儲君,未來將很難收回。

而武則天就不同了,雖然這個女人也曾因權力與自己發生過沖突,但說到底都是自己最愛的『枕邊人』。

女子臨朝,朝臣們定然反對。

假若有一天,自己的身體真能好轉,也不怕她到時候不交權。

為了個人權欲,唐高宗決定鋌而走險,推武則天出來攝政。

然而,權力不僅能使男人精神振奮,對於武則天這樣的女人來說,同樣是一劑猛藥。

自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廢王立武』以來,武則天在前朝後宮的地位水漲船高。

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不僅獲得了與高宗同朝聽政、並稱『二聖』的榮耀,在政務上也獲得了高宗授予的『百司表奏,時時令後決之,皆稱旨』的贊譽。

太子與皇後的權力交鋒,使得明崇儼案懸而未決。

03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武則天未經唐高宗允許,便派人搜查了太子李賢的東宮,並抓走了相關人等。

事後得知結果的唐高宗,動了惻隱之心。

對他來說,太子與皇後,雖然都是皇權的『附屬品』,但畢竟還是骨肉親情。

他不想因政鬥而引發家庭決裂,遂借遊歷嵩山,專程拜會了隱士田遊巖。

田遊巖早年曾是太學生,因仕途不順,中途看破紅塵歸隱山林。

在唐代,隱士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建言獻策,往往決定著帝國未來的發展與走向。

唐高宗突然造訪,田遊巖心知肚明。

唐高宗直截了當地說,他打算效仿劉邦延請『商山四皓』,請田遊巖出山輔佐太子。

但像『商山四皓』拒絕劉邦一樣,田遊巖也謝絕了唐高宗,他大概看出了唐高宗救子心切,卻又無能為力的現狀。

唐高宗回宮後,東宮的調查結果也出爐了。

在一眾被逮捕的東宮屬員中,趙道生顯得格外刺眼。

坊間一度傳聞其與太子李賢有『不倫之戀』,而太子對其一向寵愛有加,不僅出入同車,還經常將東宮的寶貝拿給他賞玩。

扛不住嚴刑拷打,趙道生最終供述,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明崇儼案與他有關,明崇儼之死,太子李賢是主謀。

這次秘密搜查,武則天還有個意外收獲——辦案人員在東宮馬坊內搜出了數百領皂甲。

按照唐律,甲、弩、矛、槊等大型冷兵器,屬於『禁兵器』,歸衛尉寺的武庫署掌管,禁止私人收藏。

即使太子有自己的私兵,這些『重武器』出現在規定外的地點,即可視為謀反。

供養面首,刺殺帝、後寵信之人,私藏兵器,太子頭上的罪名,嚇傻了所有辦案人員。

稍微上點年紀的人都在猜測,李賢的下場,註定不會比他的伯父、前太子李承乾好多少。

可太子是否有罪,還得皇帝及會審的宰相說了算。

太子李賢。

圖源/影視劇照

明崇儼案發期間,大唐帝國的宰相班子共有八人。

其中,郝處俊、劉仁軌、張大安、李義琰等四人均在東宮有兼職,是唐高宗選定輔佐太子李賢的能臣。

如果用投票的方式裁決太子的罪名,唐高宗和太子黨羽或許能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但關鍵時刻,武則天卻『橫插一竿子』——她安排自己的親信、宰相裴炎和薛元超,會同禦史大夫高智周審理此案。

面對如此棘手的重案,高智周最終選擇『無所同異,固表去位』,剩下裴炎和薛元超將太子有罪的狀紙,遞交到了禦前。

直到此刻,唐高宗仍未放棄保太子之心。

史載,『上素愛太子,遲回欲宥之』。

唐高宗本以為,用擱置處理的方式,可以將『廢太子』的決定,無限期拖延下去。

卻不料,在權力面前,武則天摒棄了慈母的形象,始終揪著此事不放。

她嚴詞拒絕了唐高宗的所有請求,稱:『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

調露二年《680年》,太子李賢被廢。

隨後,英王李顯榮升太子,唐高宗改元永隆。

04

兩任太子一死一廢,唐高宗終於意識到皇位傳承問題的重要性了。

他派人前往嵩山,將隱士田遊巖召入朝,同時又將原配置給李賢的東宮屬官盡數調至李顯麾下,打算借此壯大新太子的勢力。

可惜,新太子李顯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墻』的主。

日後的唐中宗李顯。

圖源/影視劇照

在成為太子之前,李顯便見識過母親的雷霆手段。

李顯的發妻是唐高祖李淵的外孫女趙氏。

趙氏的母親,是唐高祖之女常樂公主,所以,按輩分來說,趙氏其實比李顯高了一輩。

畢竟是親上加親,唐高宗對姑姑兼親家的常樂公主恩隆異於常人。

但這卻讓武則天不爽了,她以趙氏對皇後不夠恭謹為由,將其幽禁於內侍省。

武則天的嚴厲,眾人是知道的。

因此,自趙氏被押入內侍省以來,無論宮女還是太監,沒人敢上前服侍。

內侍省每天配發給趙氏的食物,基本都是未經烹飪的。

趙氏也不懂幹『粗活』,就這樣,當內侍省看管人員發現監牢內毫無動靜,打開後,赫然發現英王妃趙氏已死數日。

這件事,對李顯的打擊特別大。

而兩位太子兄長在任上不得善終,似乎又勾起了他腦海中那些不好的回憶。

被立為太子後,他時常擔心,自己未來的命運會與哥哥們無異。

越想越怕,所以哪怕在榮登太子後,他也始終對武則天唯唯諾諾。

與此同時,伴隨著風疾的加重,唐高宗已臨近油盡燈枯。

為了遏制武則天進一步『篡權』,他不得不搬出《內訓》《外戚誡》等條款規章,試圖讓皇後端正自我,盡力打壓以武氏為首的外戚集團冒頭。

武則天自然明白唐高宗的用意。

在公開場合下,她還是『天後』,是需要母儀天下的。

她沒有選擇與丈夫對抗,而是突然大發善心,求唐高宗將『情敵』蕭淑妃所生的兩位皇子李上金、李素節赦免,並對此二人多加照拂,允許他們在地方上自由活動。

武則天做這些,無非是希望借機緩和唐高宗與朝堂對她的偏見。

但站在李唐天下傳承的角度上,唐高宗並沒有與武則天『夫妻同心』。

眼見新太子實在懦弱無能,自感時日無多的老皇帝才意識到,他必須振作起來,才有機會在未明的朝局中,牢牢把控帝國前進的方向。

05

開耀元年《681年》七月,一向對服食丹藥持反對態度的唐高宗,突然命人進貢『餌藥』。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得了『風疾』的人,須在無風的密室中,靜心服食『三石散』,待其『頭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絕』,方有望治愈。

孫思邈的『三石散』是在過去『五石散』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主要以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為原料,主治『風勞毒冷』,唐高宗服食此種丹藥,對治療風疾確有奇效。

可眼下的大唐政局,根本不由唐高宗靜下來。

唐高宗李治。

圖源/影視劇照

就在武則天與儲君集團鬥得如火如荼時,突厥殘部的叛唐暴動也愈演愈烈。

受崛起的吐蕃政權挑唆,滅國後被安置在單於、瀚海都護府下居住的突厥部眾始終不忘復國之念。

繼此前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叛亂後,開耀元年《681年》春,東突厥的一個酋長阿史那伏念又在部下的擁戴下,自立為可汗,與唐朝『A級通緝犯』阿史那溫傅結盟,在夏州起兵叛唐。

消息傳入長安,唐高宗下令由裴行儉全權處置此事。

作為唐朝平突厥的『救火隊長』,裴行儉此前創下奔襲千裡,以小股部隊擒獲賊首阿史那都支的奇跡。

此番再度處置突厥叛亂,他顯得駕輕就熟。

在充分了解阿史那伏念為人貪婪無度的性格後,裴行儉設下『毒計』,以金銀財帛誘使其與盟友決裂。

隨後又故技重施,以輕騎襲擾伏念後方,將其妻兒老小全部俘虜,迫使阿史那伏念斬殺盟友降唐。

本來這一切實施得相當完美,可是當裴行儉還朝時,唐朝的政局卻變了。

憑借數次平叛大功,裴行儉已然成了唐朝西線不可或缺的將領。

他的門生故舊遍佈天下,聲望也日益與曾在白江口揚威的劉仁軌等名將齊平。

然而,這樣一個人,與權勢正盛的武則天卻不是『一條心』。

裴行儉發跡前是一名文官,曾任長安縣令。

當時,正值唐高宗籌備『廢王立武』事宜。

裴行儉得知此事,主動找到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商議對策。

他認為,一旦武媚娘成為武皇後,國家的禍事將接連不斷,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裴行儉的言論,最終被人告發。

他也被發配到邊境效力,從此,大唐多了一位名將。

如今,裴行儉功成名就歸來,武則天卻不想讓他盡享功名。

通過親信宰相裴炎之口,她向唐高宗表達了兩層意思:其一,接連平定突厥禍事,並非裴行儉一人功勞,全賴眾將士勠力同心,奮力殺敵;其二,突厥首領們歸降不過是緩兵之計,該叛亂的遲早還是會復叛,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在武則天等人的持續敦促下,不勝其煩的唐高宗倉促間下旨,將投降的突厥首領盡數斬首,破了『唐廷不殺降將』的慣例。

從此,唐朝邊境不再安寧。

阿史那伏念叛亂平定後第二年,阿史那骨篤祿再次發起叛唐暴動。

這一次,他沒有選擇與大唐硬碰硬,但重新建起了突厥人的新政權——後突厥汗國,致使唐朝兩代帝王滅突厥的努力付之東流。

唐高宗時期大唐全域圖。

圖源/中國歷史地圖集

06

外患頻仍,太子懵懂,隨著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唐高宗除了異常焦慮之外,根本無法實際排解任何困難。

太子李顯在政局上不開竅,在傳宗接代上倒是十分努力。

當上太子第二年,開耀二年《682年》正月,東宮傳出喜訊,太子妃韋氏誕下一子,這是李顯的嫡長子。

消息傳到高宗處,老皇帝大喜過望,直言李唐帝業後繼有人。

他親自為這個新生的嬰兒取名李重照《即李重潤》,並在其出生百日之際大赦天下,改元永淳。

同時,提議將李重照立為皇太孫。

在此之前,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太子還健在就冊立皇太孫的情況。

老皇帝的反常,隻能說明他對太子是徹底失望了。

如果太子李顯不幸先於他薨逝,那麼皇太孫的存在,似乎亦能從根本上解決皇權旁落、武氏幹政的問題。

可朝中偏偏有些官員無法理解老皇帝的焦慮,吏部郎中王方慶直言:『晉及齊皆嘗立太孫,其太子官屬即為太孫官屬,未聞太子在東宮而更立太孫者也』

王方慶的話,有兩點意思:其一,在唐高宗之前,立過皇太孫的皇帝隻有兩個,一個是人稱『傻子』的晉惠帝,另一個是南齊武帝蕭賾;其二,這兩人立皇太孫的前提,都是太子已薨,迫於無奈才再度確立皇位繼承人,而且皇太孫用的屬吏都是太子的原班人馬。

言外之意,唐高宗要立皇太孫,是否有意咒太子先死?

唐高宗沒有聽勸,也不想解釋什麼,隻說道:『既然沒有先例,那就從我開始!』

王方慶這才連忙表示贊同。

然而,這事最後還是黃了。

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時給出的解釋是,唐高宗最後時刻認為,給皇太孫配官屬,不合古法,遂作罷。

或許,這隻是唐高宗腦袋一熱、事後反悔的說辭。

大量記載唐高宗晚年風疾的史料皆表明,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年,唐高宗的風痹已發展到了腦疽。

而此病的表征,除了皮膚上出現大小不一的毒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體神經系統的損害。

完全有理由相信,唐高宗最後以『不合禮法』為由,拒絕配屬皇太孫府員,乃是其突然清醒之後做的決定。

07

唐高宗行將就木之時,老天爺卻還想責罰一下這位天子從前的施政過失。

冊封皇太孫風波剛過,關中地區便出現大旱,糧食歉收,餓殍遍野。

關中一帶向來是帝國的根基所在。

但到當時,關中開發千年,資源已不足承載持續增長的人口。

故而,從隋朝開始,在長安稱帝的歷任天子,便都調集大批資源營建東都洛陽——因為那裡連通隋唐大運河,接掌東南財賦,富甲天下。

而今,受糧食困擾的唐高宗,最好的辦法就是巡幸洛陽。

這也是武則天最想看到的局面。

在她眼裡,關中地區始終是李唐的龍脈所在,要想突出重圍,掌控一切,得換個新環境。

於是,在武則天的建議下,唐高宗踏上了巡幸之旅。

唐高宗安全抵達洛陽,卻也離死亡越來越近。

情志不遂易致病,唐高宗的病情不斷加重,有時頭痛難忍,雙眼幾乎失明。

為了治好皇帝的病,文武百官全都繃著一根弦,甚至當聽聞阿拉伯人懂得紮針放血治病,他們也不顧一切,推薦給唐高宗。

唐高宗並不愚蠢,他知道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

在最後一次改元的詔書中,唐高宗首度贊許了武則天多年來在幕後的點滴付出,稱其『言近而意遠,事少而功多』。

剩下的,就是面對死亡了。

臨終前,唐高宗口述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

園陵制度,務以節儉。

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

可以說,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唐高宗的內心都是無比糾結。

談及自己駕崩後的權力分配問題,他用了『兼取』一詞,既肯定了武則天的地位,又盡全力用白紙黑字限制她的權力。

但,制度是死的,武則天是活的。

以她的聰慧,足以向著自己有利的方向闡釋這項遺詔的真諦:新君懦弱無能,『兼取』二字,不正是唐高宗希望她代理執掌天下的意思嗎?

於是,在唐高宗病逝七年後,武則天連廢兩任大唐天子,兼取了李氏天下。

參考文獻:

[後唐]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2000

[宋]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9

孟憲實:《唐高宗的真相》,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趙文潤:《武則天與唐高宗新探》,三秦出版社,2008

郭紹林:《洛陽隋唐五代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張維慎:《試論唐高宗的『風疾』及其治療》,《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朱振宏:《古代突厥民族歷史意識興起原因探析》,《史學史研究》,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