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韋風華怎麼就成了棄子?皇帝知不知道參天樓內情?《網路歷史》

看完《唐朝詭事錄》結局最大的感受是:狄仁傑真乃神人也!

要不然他怎麼就那麼篤定杜銘一定會把抓到沙斯,當成人生目標呢?

12年年間,但凡杜銘有一點點動搖,這個任務就半途而廢了。

12年前就安排蘇無名代師收盧凌風為徒。

他怎麼就篤定未來蘇無名一定會遇見盧凌風?

12年間,但凡有一步誤差,蘇無名就算是遇見了盧凌風,兩個人都有可能不會相識相知。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再次證明狄仁傑誰對的,杜銘真的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抓沙斯;蘇無名和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盧凌風成了惺惺相惜的知己!

然而,大結局後,比這兩件事情更迷惑的是韋風華的死和參天樓背後的真正的主謀。

韋風華怎麼就成了棄子?

韋風華出場不多,但每一次出場都和公主有關。

比如去金吾衛大牢帶走盧凌風,比如他是公主沒有中人面花毒的、僅有的幾個知情者之一。

——他是公主的心腹。

卻也實打實地死在了公主的圈套裡,公主允許他花重金請沙斯行刺太子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韋風華好不容易和沙斯取得了聯系,正在以為這一次一定能除掉太子給死去的親人報仇的時候,盧凌風出現了。

如果不是公主,盧凌風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韋風華的行蹤。

是不是很奇怪?

事實上,不管公主所謀的大事最後有沒有成功,韋風華的結局都是難逃一死。

公主成功了,作為身邊知曉一切的人、作為親眼見識了公主所有的手段人,韋風華的下場就隻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事敗就更好說了,作為公主最忠心的追隨者,太子肯定不會給他活路。

韋風華早就看透了這一點,隻不過,他僥幸地以為這個結果應該發生在行刺太子之後。

怎麼也不會想到,屬於他的人生結局會來得那麼早。

而公主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用意:借盧凌風的手除掉了身邊心懷不軌的人,同時也讓兒子因為親手抓住了沙斯,而讓更多人側目。

皇帝是知情者嗎?

最後一個單元的故事,以沙斯的失敗而告終,然而這個預謀了那麼長時間,以至於蘇無名冒著丟掉官位也要趕到京城的大事件,背後的主謀究竟是誰呢?

顯然不是沙斯。

改頭換面成了王元通的沙斯,一直尋找不到重回長安的機會,更別說和參天樓扯上關系了。

當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準備用幻術毀掉參天樓的橋段了。

其實,究竟誰是主謀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細節中找到答案。

一,皇帝中途離開會場。

幻術大會進行到一半,皇帝身邊的馮內侍神神秘秘地過來,把他請走了。

從皇帝了然的表情的來看,他很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是兩個人事先約定好的時間。

下一場,是沙斯的表演時間。

二,飛鳥射出的箭。

把準備溜走的皇帝勸回來之後,飛鳥就來到了參天樓盛典的現場。

盧凌風對即將發生的危險,早就有了應對,飛鳥射出了很多箭,卻沒有傷著目標分毫。

蘇無名和皇帝說:聽聲音,不像是幻術,倒像是刺客,而刺客針對的,並不是陛下。

這句話太直白了。

二,沙斯臨死之前的一句話。

身份被盧凌風揭穿,讓沙斯非常憤怒:我不是王元通,我是沙斯,是被拋棄的棋子。

說完這句,他飛身上了18樓,準備毀掉參天樓,順便讓在場的人和他一起死。

事實上,他的『被拋棄的棋子』,是說給皇帝聽的。

皇帝讓裴堅把他接回長安,並讓他和宇文少匠一起設計參天樓最上面的幾層,就是想讓他配合著演一出戲。

《沙斯傳》是戲的前奏,目的是讓人知道12年前京城裡有一個名叫沙斯的、非常厲害的幻術大師。

當沙斯傳被廣為流傳的時候,皇帝宣佈將在中秋節參天樓的落成大典上,舉辦一場幻術大賽。

事情到了這裡,百姓就算是不願意把沙斯和幻術大賽聯系在一起,都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鋪墊完成之後,皇帝翹首以盼八月中秋的到來。

因為,這天晚上,沙斯會帶著他的飛鳥一起出現,飛鳥會射中太子和公主,退一步講,他們沒有中箭,也逃不過即將轟然倒塌的參天樓帶來的災難。

公主和太子眼看著難逃一切。

而這正是皇帝想看到。

大將軍陸仝敢不聽馮內侍的話,敢幾近強行地把皇帝帶回會場,不正好是皇帝的動機嗎?

況且皇帝自己也說過,朝中大臣,這個是太子的人,那個是公主的人,誰是他的人呢?

真相很殘忍,但也不可否認這就是真相,裴侍郎就是猜到了真相,所以寧願扭傷腳,甚至寧願被貶官,也不願意出現在現場就是另一個證明。

畢竟,比起官職,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明知道那是一場有去無回的盛宴,不想辦法提前開溜才怪!

所以,看到最後才發現,公主不是權謀部分的大BOSS,太子也不是,皇帝才是。

猜到了這個結果的蘇無名,對官位看得更加淡了,而依然熱血的盧凌風則開啟了他新的探案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