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死後給史官留下一本冊子,李世民讀後大怒,下旨:扒了他的墳。《網路歷史》

643年,魏徵不幸病死了,李世民十分悲痛,親自為他立碑寫墓志銘,還下昭將自己最喜愛的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

但過沒多久,李世民看到魏徵留下的一本冊子後,卻勃然大怒,立馬下旨扒了魏徵的墳。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魏徵幼時貧困,但學習刻苦,飽讀詩書十多年後,自覺滿腹經綸,足以建功立業。

恰好當時正值隋末天下大亂,魏徵決定出山幹一番事業。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魏徵的發家之路歷經坎坷,屢屢不受重用,還好魏徵始終保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對自己學富五車也有著迷之自信,一直堅持下來,直到遇到了李世民。

魏徵剛出山時,憑借著出色的文筆得到了瓦崗寨首領李密的賞識。

但也就僅此而已,李密僅僅隻是對他的文采賞識。

魏徵多次向李密獻上妙計,每次都想著等李密采納他的妙計後定然會讓他得到重用,可是,李密對他還真是『言不聽,計不從』呀。

結果,李密慘敗給了王世充。

在李密失敗後,魏徵就跟著李密投靠了大唐李淵,但依舊沒有受到重用。

後來,魏徵被派去跟李績駐守黎陽。

然而沒過多久,夏王竇建德就攻陷了黎陽,魏徵很不幸被俘虜了。

迫於無奈,魏徵暫時投降了竇建德。

621年,竇建德很快也被唐軍打敗了。

魏徵趁著這個機會逃回了大唐,太子李建成收留了他並讓他當了太子洗馬。

魏徵眼看著秦王李世民戰功顯赫,手握重兵,對太子李建成威脅很大。

魏徵又趕緊跑去獻上妙計以誅殺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優柔寡斷,並未采用。

玄武門事變後,魏徵又被俘虜了。

李世民雖然知道魏徵曾經離間他們兄弟且想設計殺他,但是還是看重魏徵的才識與耿直,適合做諫臣,來樹立自己明君的形象,決定重用他。

這真是天意難料!前半生一直得不到重用的魏徵卻在自己曾經的敵人手裡得到了重用。

魏徵也不負李世民所望,盡職盡責地做著諫臣的本份,成了古今諫臣的榜樣。

只要李世民有什麼過失,魏徵就會跑去,毫不留情地指出來,一點也不顧忌太宗的情面。

這逼得李世民有好幾次都想殺魏徵了,但是最後還是選擇了克制。

李世民曾經這樣誇贊魏徵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但其實,在李世民心裡,對這個諫臣還是有些不滿的。

後來,魏徵不幸去世後,李世民很悲痛,決定對這個貞觀之治的肱骨之臣進行厚葬,還親自給他立碑寫墓志銘,還想把自己最喜愛的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

然而,這才沒過多久,李世民看到了魏徵留下的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詳細記錄了李世民以前的錯誤言行與魏徵自己的英勇諫言,魏徵把這本小冊子交給了史官褚遂良,讓他記入史書。

李世民看完這本小冊子後,瞬間勃然大怒,立馬下旨扒了魏徵的墓,並取消了與魏徵家的聯姻。

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污點,他終其一生都在企圖樹立勤政愛民的聖君形象來掩飾這一污點。

而魏徵的這一行為無疑是損害李世民的顏面,來成就魏徵自己的名聲。

當然,李世民並沒有真的將魏徵挫骨揚灰,隻是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2年後,李世民也釋懷了,也懊悔了,又重新給魏徵立了個碑。

可見,即使再聖明的君王,也隻是普通人,一樣會有諸多人性的弱點;即使再令人稱頌的君臣關系,也是彼此利用、互相成就,方才奏出一段佳話。

#圖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