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後,皇帝為何都不定都西安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網路歷史》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知名的古都,比如西安、杭州、北京等,其中有許多都是幾朝古都,而其中最為歷史悠久的要屬西安了。

但是自從唐朝之後,統治者卻將首都的位置不斷向東遷移,西安也很難再成為首都。

其實統治者放棄西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原因最為致命,那就是西安的地理位置。

西安地處中國的中原地區,在唐朝以前,西安的氣候比較偏向於溫暖和濕潤, 降水量相對來講比較豐富,糧食的產量也比較高。

但是從唐朝之後,歷史上出現了一次巨大的氣候變化,中國的西北地區變得越來越幹燥和寒冷,西安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這就造成了人口越來越多,糧食產量越來越低,本地出產的糧食已經不能供給百姓的需求,隻能從外地運糧。

如果

從陸路運輸,不僅道路艱險,而且運量有限,耗費人財物力眾多。

為此隋朝不惜大興土木修造了大運河,方便水路漕運。

即使如此,也無法供應上龐大的糧食缺口。

到了唐朝時,雖然首都名義上設在西安,但是唐朝皇帝也同時在洛陽修建了皇宮,經常到洛陽去辦公。

而唐朝以後的歷朝歷代統治者,基本上放棄了在西安定都的打算。

比如五代十國時期就有許多國家定都杭州,明朝的朱元璋幹脆定都南京,後來朱棣又遷往北京。

而清朝也是一直以北京城作為都城。

這些都城雖然氣候各異,但是從地理位置上來講要遠遠優於西安。

由此可見,西安再難成為都城的致命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