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從中後期開始進入宦官專權時代,就是說,朝廷大權幾乎完全被宦官控制。
宦官想廢皇帝就廢皇帝,想立皇帝就立皇帝,想讓誰當皇帝,他不想當也得當,從而把朝廷弄得一塌糊塗,大唐江山岌岌可危。
所以後來就出現了幾個有道明君出來收拾宦官,就是下狠招進行滅宦行動。
比較有名的就是唐文宗李昂在公元835年搞的那次甘露之變,結果事情敗露,宦官頭子仇士良進行瘋狂報復,對朝廷進行了一次血洗,完全控制了皇帝,使唐朝徹底進入宦官專權的深淵,再也不能自拔。
不過到公元903年,出了一個牛人,此人痛恨宦官,為根除宦官幹政老問題,他采取了霹靂行動,把宮裡宮外的宦官來了個一網打盡,也就是說在唐朝後期一共殺700多個宦官,然而不幸的是,4年之後,沒有宦官幹涉朝政的唐朝為何卻依然不能避免亡國?
要知道,宦官被殺光之後,唐朝又有兩個皇帝上任,他們為何沒有抓住這天賜良機,重振大唐雄風呢?
這宦官豈不是白死了?
這個就是今天咱們要講的話題,即大家都知道唐朝是敗在宦官專權,但為何宦官被殺光之後唐朝卻亡國了?
這宦官死得究竟冤不冤?
一:一代梟雄橫空出世
先說這個後來血洗宦官的牛人。
此人姓朱名溫,他盡管起名為溫,可名不副實,性格一點都不溫柔,倒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性格極其暴烈、喜歡殺人的人物,此人是個標準的梟雄。
朱溫於公元852年出生在宋州碭山縣《今安徽碭山縣》的農村,自幼家貧,但朱溫自小就不喜歡幹農活,他崇拜古代的英雄人物,並以為自己也將成為一個豪雄。
因為他的不務正業,性格兇悍,喜歡打架滋事,所以很為鄉人所討厭。
但亂世出英雄,時至唐代末年,天下要亂。
公元877年,黃巢帶領起義軍路過朱溫的家鄉,向往當英雄人物的朱溫便參加義軍,跟著黃巢幹了。
朱溫由於英勇善戰,胸有大志,腦子管用,所以不久就被黃巢所器重,成為其麾下一名得力幹將。
期初幾年他跟著黃巢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公元880年,黃巢率領60萬大軍攻破長安,建立大齊政權,自立為帝。
在此後的兩年裡,朱溫率領義軍更是大展神威,先是勢如破竹地攻陷了鄧州等地,阻扼了由荊襄地區北攻的唐軍,穩定了新建的『大齊』政權東南面的局勢。
接著朱溫又大敗唐將李思恭、李孝昌等軍。
882年二月,朱溫攻取同州,並出任同州防禦使。
之後,黃巢又派能力出眾的朱溫去攻打河東節度使王重榮。
但王重榮擁有數萬精兵,勢力強大,朱溫數次戰之不勝,於是向黃巢求援。
但他進上十次表章,均被黃巢的左軍使孟楷隱報。
得不到黃巢的援軍,朱溫走投無路。
此時他又聽說黃巢軍隊勢力大大下滑,將帥大多軍心渙散;他的親信將領胡真等勸他脫離義軍降唐,朱溫預見到黃巢起義軍必將失敗,於是他殺掉監軍,投降王重榮。
唐僖宗久聞朱溫大名,得知他投降後大喜,於是任命他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並賜其名朱全忠,以期他對大唐效忠,拯救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
接著,朱溫又被任命為宣武軍節度使,坐鎮大梁《開封》。
期初,朱溫也確實為大唐江山出力不小,對他的舊主黃巢反戈一擊,不留情面,對起義軍進行血腥剿殺。
失去朱溫的幫助,黃巢在唐軍的打擊下終於退出長安。
朱溫不依不撓,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繼續追殺黃巢。
最終黃巢戰敗身死,朱溫因功被封為沛郡王。
但有心成為一代梟雄的朱溫豈能滿足這個小王?
在剿滅黃巢之後,他就以汴梁為根據地,兼並周圍郡縣,擴張自己的勢力,已有了覬覦天下之心。
公元884年,黃巢曾經的部下秦宗權在蔡州稱帝,其勢力威脅到朱溫,於是朱溫聯合山東等地軍閥,討伐秦宗權。
秦宗權戰敗被殺,朱溫遂兼並其地,占據了河南大部分地盤。
接著朱溫又打敗了盧龍節度使等,占據了山東、河北等地;又屢敗晉陽節度使李克用等,兼並了山西部分地區。
此時的朱溫占據中原及北方大部領土,已露一代梟雄之相,連皇帝都要對之敬畏三分。
二:朱溫與宰相崔胤聯合血洗後宮,誅殺宦官700多人
此時的大唐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邊緣。
公元888年,唐僖宗病逝,其弟李曄繼位,即唐昭宗。
唐昭宗時年21歲,風華正茂,史載此人性格剛直,明斷是非,他有心挽回大唐的頹廢之氣,重振朝綱。
所以他面對禍患無窮的宦官問題,欲效仿先帝唐文宗,進行滅殺宦官的行動。
當時文宗是循序漸進,先采取以宦制宦,借力使力的辦法打擊宦官,期初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可此時的唐昭宗卻不想拖泥帶水,欲采取果斷行動,就是不再通過宦官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自相殘殺,而是欲直接依靠大臣的力量解決宦官。
他重用的是宰相崔胤。
崔胤向來痛恨宦官,內心素存鏟除宦官之志。
他先後幫皇帝除掉了專權的宦官宋道弼、景務修等。
他的舉動當然令其他宦官們十分憤恨。
於是兩個宦官頭子,左神策軍中尉劉季述和右神策軍中尉王仲先決定下手反擊。
他們暗中聯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開始發難。
公元900年十一月。
一次唐昭宗打獵時酒醉誤殺了一個宮女,李季術宣稱:『主上所為如是,豈可理天下?
』,於是他領兵入宮,發動政變,扣押昭宗及皇後,並幽禁到少陽院。
李季述將門鎖上,不許任何人出進。
當時正值嚴冬,皇帝隨從的官人衣服不能禦寒,凍得要死,號哭之聲傳到院外,其狀甚慘。
接著劉季述等立太子李裕即位,並殺昭宗所寵愛的宮女、方士多人。
他本想殺掉宰相崔胤,但崔胤也有強大的靠山。
他的靠山就是朱溫。
所以他們還未敢對崔胤動手,隻是罷免了崔胤的相位。
崔胤密信朱溫,說皇帝被宦官囚禁,讓朱溫率兵趕來勤王。
朱溫得知後便以勤王為名,出兵討伐劉季述。
他先派大將率軍進攻河中,劫掠晉州、絳州等地。
宮廷鬥爭向來先下手為強。
朱溫尚未入關,崔胤已經開始動手向宦官發難。
當時有一神策軍大將叫孫德昭,此人也十分痛恨任意侮辱天子的宦官,崔胤想策動他起事,就遊說他說,『劉季述廢立天子,罪大惡極,天下共憤。
但很多人迫於劉季述的權勢,不敢將他怎麼樣。
您若能乘機誅殺此賊,迎回天子,就會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孫德昭頓受鼓舞,連聲稱是。
於是崔胤與他結為同盟。
然後,孫德昭就突然出手,設下伏兵,誅殺劉季述,迎回昭宗重登帝位。
唐昭宗即位後更加重用崔胤,讓其執掌大權,軍國大事盡以付之。
但指揮神策軍的權力,仍歸於宦官韓全誨等。
當時宦官極畏懼崔胤,事無大小,皆稟命而行。
但崔胤認為宦官若不盡除,朝廷終不得安,必須完全誅之以絕後患。
宦官韓全誨心中十分害怕,曾哀求皇帝放他一馬。
但昭宗不置可否。
宦官們不放心,派人監視崔胤,因而得悉崔胤將盡誅宦官的密謀。
為了自保,韓全誨等便秘密聯絡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與崔胤對抗。
當時李茂貞、朱溫都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
而朱溫已屢次擊敗宿敵李克用,他的勢力更大一些。
崔胤探知韓全誨聯絡李茂貞,而且自己的密謀已經泄漏,於是致書朱溫,讓他進京共謀大事。
朱溫得書後,遂於公元901年十月,引兵向京。
韓全誨聞知朱溫要進京,頓感大事不好,於是又下狠招,再次發動政變,挾持了唐昭宗,去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那兒尋求保護了。
當朱溫到長安,聞知昭宗已被劫走,乃揮軍西上,包圍鳳翔。
李茂貞急了,連忙求救於李克用,於是李克用便攻打晉州、絳州等地以牽制朱溫。
朱溫隻得回師對付李克用。
他擊敗李克用之後,接著攻打李茂貞,於公元902年冬兵圍鳳翔。
當時天降大雪,鳳翔城中食盡,凍死餓死者不可勝數。
李茂貞自知孤城難守,於是隻好殺掉前來求助的宦官韓全誨,與朱溫求和,然後送唐昭宗回長安。
朱溫和皇帝回到長安後,崔胤知道機會來了。
因為朱溫跟崔胤一樣,向來痛恨宦官,於是他再次向皇帝提出滅殺宦官的事。
數次被宦官要挾的昭宗當然立馬同意。
就這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誅殺宦官的行動開始了。
當然這件事就是朱溫直接幹的。
他召集軍中武士突下狠手,來了個血洗後宮,將宮裡的幾百名宦官全部誅殺。
即便還在外監軍的宦官,他也令各地藩鎮將他們全部幹掉。
這次行動,加上之前他殺的老宦官,以及李茂貞在鳳翔殺的韓全誨等宦官,共計殺死宦官710人!記住,此時是公元903年。
這下後宮裡清靜了,再也沒有那些不男不女的聲音發出。
朝廷內外一時稱快,唐朝二百年來的宦官問題終於徹底搞定。
按說,唐昭宗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重振朝綱,復興大唐,然而為何4年之後,大唐就亡國了呢?
因為朱溫可不是省油的燈,此乃梟雄一尊。
是梟雄就要搞事情的,可不像宰相崔胤想的那麼簡單,誅殺宦官就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著想。
殺完宦官之後,朱溫直接廢除了禁軍即神策軍,然後找借口殺掉了跟他合作的宰相崔胤,便學起了當年的曹操,控制唐昭宗,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三:唐朝亡國,究竟跟宦官有沒有關系?
宦官們死得冤不冤?
跟當年的曹操幾乎一模一樣,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完全把皇帝控制到自己手心裡。
可他比曹操更狠,於第二年,即公元904年,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掉唐昭宗,然後廢掉太子李裕,立年僅13歲的李柷為帝,即唐哀宗。
有不少末代皇帝都叫哀宗,唐朝混到這個地步,也確實悲哀。
接著朱溫又殺掉廢太子李裕,殺掉9位王子,殺掉30位朝臣,把唐朝廷清洗幹凈,逼迫唐哀總退位。
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稱帝,建立政權即後梁。
至此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唐朝徹底壽終正寢。
唐朝的滅亡令人惋惜,然而更令人遺憾的是,唐朝是把為患多年的宦官徹底消滅之後亡國的。
唐朝亡國距滅宦僅4年時間,似乎大唐的江山是隨著宦官的消失而消失的。
那麼問題來了,都說唐朝敗在宦官手裡,那麼唐朝的亡國究竟同宦官有沒有關系?
宦官們死得究竟冤不冤?
對於這個問題,後世史家向來眾說不一。
肯定派認為,唐朝的亡國當然跟宦官有關系,而且宦官是導致唐亡的第一要素。
因為正是宦官的把控朝政,禍國殃民,才導致江山社稷爛掉的。
而反對派則認為,宦官專權隻是其中一個因素,唐朝的衰退其實還有更大的原因,就是各地節度使權力過大,威脅到中央政權,才導致最終的亡國的。
最終滅掉唐朝的朱溫後也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
還有就是農民起義,黃巢的義軍點燃了唐朝滅亡的導火線。
但肯定派認為,地方割據其實都是表面現象,當初唐憲宗李純就曾以雷霆之勢擺平各地節度使,統一了大唐的。
但他沒有意識到宦官專權的問題,或者解決不了宦官的問題,所以他也是死於宦官之手,以至於後來的宦官徹底把控了朝政。
因此宦官問題才是基本問題。
而農民起義是很難成氣候的。
反對派又認為,宦官為何權力那麼大?
就因為他們掌握了軍隊,即神策軍,就是相當於禁軍的武裝。
期初的神策軍戰鬥力確實強大,但到後來,神策軍也嚴重腐敗,戰鬥力不堪一擊,面對地方勢力,或者農民起義軍,基本沒用。
所以,即便是宦官完全控制了神策軍也沒用。
宦官對於唐朝的亡國責任很有限。
綜上所述,小編以為,宦官專權是導致唐朝衰敗的根本原因;但宦官又不能對唐朝亡國負責。
殺不殺宦官,唐朝都要亡。
當時堅決誅殺宦官的人有兩個。
一個是宰相崔胤,他認為殺盡宦官就可以挽救大唐江山了,但事與願違,因為他靠的還是軍閥朱溫。
而朱溫殺宦官純粹是痛恨這些不男不女的人,並非是為了唐朝江山考慮。
其實在最後階段,因為神策軍的頹廢,宦官已經不具備很大的勢力了,從宦官韓全誨的出逃就可以證明,他盡管挾持了皇帝,但還是跑到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那裡尋找保護。
而最後朱溫誅殺的宦官基本都是弱者,都是手無綁雞之力的人。
所以殺他們對朝廷基本沒有什麼影響,他們就是活著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
不過從滅宦本身的意義上來說,還是有歷史功績的。
他大大震懾了宦官這一特殊行業人的一批人。
朱溫的梁朝也確實有幾十年時間裡再沒有宦官出現,朝廷清靜了不少。
但是還是那句話,殺宦官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廢除宦官制度才是根本。
盡管朱溫稱帝後,他的梁朝不再招聘宦官,但宦官做為一種毒瘤,並沒有壽終正寢。
朱溫一朝之後,宦官很快死灰復燃,又開始在皇帝的後宮大量湧現。
可當初朱溫為什麼不徹底廢除宦官制度呢?
其一,他也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隻是圖一時之快,把宦官殺個精光,過過癮罷了;再者,他即是下令廢除了宦官制度,也沒有意義,因為他沒有統一天下,他隻是在他的梁朝不執行宦官制度,但他管不了別的王國。
當時五代十國,天下各自為政,他無法影響別人。
如果換成唐太宗,在天下已定時,宣佈廢除這項制度,恐怕會很有效。
隻是唐太宗也沒有這個理念或者勇氣,為何?
因為宦官的存在在後宮是很重要的。
皇帝後宮佳麗太多,為防止後宮淫亂才誕生宦官這一職業的。
如果不要宦官,得有個前提,就是後宮佳麗的消失,這就意味著皇帝隻能娶一個媳婦,就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在個人私欲上,皇帝不可能『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那麼純情,在古代數千年歷史上,也隻有明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一個人娶一個老婆堅持到底。
還有就是在文化上,中國的儒家文化決定了男尊女卑,這就使在中國古代不可能實行一夫一妻制。
即便是像朱熹這樣的聖人也是妻妾成群。
但在西方則不然,歐洲是基督文化統治,上帝規定一夫一妻制,所以在歐洲的皇帝也不敢多娶媳婦,他頂多是偷偷摸摸地弄個情人之類的。
所以在西方基本上不存在宦官或者太監這種職業。
說到底,朱溫的這次滅宦行動,基本沒用,隻是殘害了一些生命而已,這700多宦官死得還是很冤枉的。
不知各位看官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