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唐朝第十七位皇帝。
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異母弟,母親是孝明鄭皇後,在35歲時,李忱在宦官馬元贄等擁立下登基為帝。
在位十三年,享年五十歲。
由於宣宗在位時,年號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稱之,並且將將唐宣宗比作唐太宗一樣的明君。
應該說,宣宗這個皇帝相當的不錯,歐陽修在編寫《新唐書》的時候,給唐宣宗的評價是小太宗。
在新舊《唐書》中關於唐宣宗李忱的記載比較一致,都說唐宣宗自幼依靠裝瘋賣傻和韜光養晦,得以活命,並從而使宦官馬元贄認為其軟弱可制,一舉將他推上皇位。
之所以這樣記載,似乎是在告訴大家,李忱裝傻是迫不得已而為之,這是身處險惡宮廷環境中的自保手段。
現實卻恰恰相反,唐宣宗實有經天緯地之才,李忱母親鄭氏出身不低微,僅僅是個宮女,所以李忱從出生到長大一直都十分低調,可謂是孤獨的長大。
由於不受待見,使得唐宣宗越發的少言寡語,以至於宗室的人開始猜測李忱是不是智力有點問題。
經常一整天一句話也不說。
後來,他就成了李唐宗室親王們取笑的對象。
但實際上,李忱裝傻是因為身處險惡宮廷環境中為自保之迫不得已的手段,實則李忱有經天緯地之才。
宦官集團之所以推舉在憲宗諸子中名位不顯,出身卑微的李忱,就是宦官集團為自身利益而一手包辦,整個廢立過程與宣宗無任何關系。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從宣宗即位後對大太監仇士良及其家庭的種種禮遇,說明兩者之間暗暗存在的緊密聯系。
大中年間,給仇士良撰寫神道碑,又大力恩寵拔擢仇士良諸子。
種種行為都證明唐宣宗李忱在登基前與宦官集團有著縝密的關系。
但沒想到,宣宗李忱登基之後卻是對待宦官和宗室最有雷霆手段的皇帝,限制宗室和宦官的權利,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註、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李忱上位後,立刻罷免『牛李黨爭』中的李德裕。
支持科舉出身的牛黨。
徹底消除了近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使朝廷步入正軌。
唐宣宗運氣不錯,繼位後運氣好,享受了會昌中興的結果,趕上張議潮收復河湟。
當時吐蕃內戰打得如火如荼,河西、隴右的老百姓實在受不了,主動跑到大唐來投誠。
849年2月,吐蕃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軍民來降。
宣宗馬上派兵接管,並在長安親切接見了千餘名投誠代表。
代表們脫下吐蕃的裝束,換上漢服,圍觀的長安百姓十分興奮。
但這和唐宣宗沒有任何關系,隻能說是唐宣宗運氣不錯。
應該說,晚唐的局勢已經是積重難返,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改變的。
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給這個曾經無限輝煌的帝國造成極大危機。
李忱在平衡處理這些問題已經很不容易了,但由於積弊以深,李忱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他也沒那個能力。
當然宣宗絕非什麼明主,『小太宗』更是妄稱。
宣宗是一個心機極深,性格陰暗,喜愛玩弄權術的君王。
之所以名聲不錯,是因為宣宗是唐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有所作為的賢明君主。
他一死大唐就江河日下了,於是很多人會遐想,如果他活久一點該多好。
宣宗雖有固執之處,但整體上比其他皇帝都強。
『小太宗』唐宣宗隻不過是鴻運當頭而已。
河湟大餡餅正好砸在他的頭上,貪污腐化的弊端又沒有暴露,於是乎『大中之治』就形成了。
如果說宣宗是幸運兒,那他的兒子懿宗就是個倒黴蛋了。
懿宗剛剛繼位就天下大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