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唐朝反腐第一人,一首詩流傳千古,從不按套路出牌。《網路歷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摘自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

元稹這首詩,和他紛亂的一生一樣,充滿了爭議。

許多人都認為,這首詩是元稹悼念愛妻韋叢的,但從沒有任何確鑿史料記載過。

相反,因為《離思》有五首,從其他四首來看,寫給崔鶯鶯的可能性更大。

關於這一點之前就講過,所以不再贅述。

今天,我們專講元稹謎一樣的一生,這會很有趣。

因為在元稹身上,發生過太多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情。

首先還是從崔鶯鶯開始說,這個王府小姐大家耳熟能詳,在戲劇話本中,是典型『癡心女子負心漢』的主角。

所以第一個謎就是,既然元稹是『負心之人』,為何還要『自黑』成傳《鶯鶯傳》,把這件事告訴天下人呢?

要知道《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可是唐人傳奇的名篇,流傳度甚廣,後來的《西廂記》也是以元稹自傳為藍本。

想要解釋這個問題,還得從元稹早期的經歷講起,其實元稹身出北魏拓跋部,本是貴族,隻是父親死得早,後來和母親相依為命,日子清貧窮苦,也沒錢讀書,幸虧元稹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親自教元稹識文斷字,熟讀經卷。

一個人如果一直窮,他不會有太強的爭勝心,就怕曾經富過,風光無限過。

所以元稹15歲就去考了明經科,擢第。

古人有句俗語:30老明經,50少進士,所以在排資上,進士是瞧不起明經的,哪怕是同進士出身,官格也比明經高。

遺憾的是,想出人頭地的元稹此後一直無官,閑了6年才分配,出任蒲州河中府。

可當時蒲州不太平,經常打仗,所以在崔家的幫助下,他把自己母親從老家接來,得到了崔家的庇護。

一來二去,元稹就和崔鶯鶯熟悉了,並產生了感情。

貞元十八年,元稹第二次參加貢舉,次年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入秘書省任校書郎。

也就是在這,他和元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但是元稹門第不高,依舊得不到重視,也沒辦法轉回蒲州去,不像電視裡演的狀元、榜眼衣錦還鄉之類,其實中第等封是所有官員最難熬的時間,有的可能要等幾十年。

所以元稹決定結婚,娶了韋夏卿之女韋叢,這一點和李白的經歷很相似。

韋夏卿時任太子少保,那可是省部級官員。

權衡之下,元稹離開了崔鶯鶯,所以元稹自傳《鶯鶯傳》,多少也是因為心裡愧疚。

就這樣,3年之後元稹和白居易再次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獲官左拾遺,有了奏疏諫言之權。

按理說,現在他隻是個從八品的官,像白居易一樣,好好交點朋友,韜光養晦,他日必平步青雲。

可元稹偏不,三天兩頭就給唐憲宗上書,先論『教本』,再言『諫職』,後問『遷廟』,甚至談論起西北邊事,順便還彈劾了一幫貪官污吏。

於是,他得罪了權貴,隻幹了5個月就被貶為河南縣尉。

還有一點必須得提的是,此時元稹曾旗幟鮮明地支持裴度,這和他後來的命運息息相關。

說起來,裴度還是他的親戚,因為元稹的丈母娘就出身『河東裴氏』。

被貶官的同時,元稹的母親過世,丁憂三年後復官,升監察禦史,還沒來得及高興,妻子韋叢就在洛陽病逝了。

這對元稹的打擊很大,雖然不確定《離思五首》是不是寫給韋叢的,但他的確為韋叢寫過很多悼亡詩,如《遣悲懷三首》: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按理說,這回升官的元稹該消停一點了吧,他偏不,繼續查貪官,平反了很多錯案、冤案,甚至連前宰相房玄齡的後人都給查辦了。

於是又被貶官,分司洛陽去養老了,幸虧唐憲宗還算惜才,不久後又召回朝,僅做罰奉處理。

可是,但可是,在從洛陽返京的途中,元稹在驛站偶遇了宦官仇士良、劉士元,並與此二人因為爭住上房的問題幹了起來,還被劉士元用馬鞭給抽了。

元稹鬧這一出,真是很謎,堂堂一個監察禦史與人當街掄拳頭,最終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把他貶去了江陵府。

而此時他謎一樣的人生才走完一半。

公元815年,是唐王朝風雲變幻的一年,先是元稹復官回京,遇到了同樣遭貶還朝的劉禹錫和柳宗元,同朝為官,本想著客氣一下,順便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就贈了這二位一首詩。

可是劉禹錫這個惹事精,遊玄都觀時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諷刺當朝新貴的詩,於是,他又被貶走了。

於是,元稹因贈詩劉禹錫,又被貶走了。

於是,柳宗元因與劉禹錫交好,又被貶走了。

這三位離開京城以後,李師道派刺客暗殺宰相武元衡,順道捎上了裴度,武元衡不幸身亡,裴度受重傷。

白居易因與武元衡和裴度是好朋友,越級上書諫言嚴懲兇手,被政敵攻擊,貶為江州司馬。

本來要升官的韓愈,此時也被降為太子右庶子。

一時間,朝廷內外天翻地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每一個當官的都不好過。

而元稹這一走就是四年,再回朝時授膳部員外郎,管吃喝拉撒,之後唐穆宗繼位,特別欣賞元稹,很喜歡他的詩,於是擢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

這屬於電梯式升官。

可能正是因為升得太快,讓元稹有點懵,於是與李宗閔積怨,陷入黨爭之中,並趁裴度外出平亂時,勾結穆宗身邊的近侍魏宏簡,屢屢私截軍報,企圖充任相位,於是被裴度三封奏疏連彈。

但是唐穆宗太偏愛元稹,僅免去內官職,不久後授平章事,元稹正式拜相。

而裴度則同平章事之職調任東都,明升暗降。

所以公元821年,元稹走到了人生的巔峰,遺憾的是,峰值太短。

一年之後,覬覦相位的李逢吉勾結宦官,誣陷元稹欲謀刺裴度,盡管查無此事,元稹還是被貶官了,調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

在那裡元稹留下了斐然的政績,當地百姓擁戴他,還特地為他創建了『元九登高節』。

其實在貶官之前,元稹還有一個迷之操作,當初令狐楚示好元稹,算是有過從,可是當令狐楚勾結皇甫鎛企圖站隊李逢吉,去誣陷裴度時,他又彈劾令狐楚謀權結黨。

實際上,當時他與裴度為爭相位,已經成為了死對頭。

所以由此可見,一心向往上爬的元稹,實際上隻是想認真做點事,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否則,以白居易的聰明程度,也不會與元稹關系那麼瓷實。

順便說一下白居易的朋友:宰相武元衡、宰相元稹、宰相裴度、宰相韋處厚、宰相令狐楚、宰相李德裕等,都是他的朋友。

而他的從弟白敏中,也是宰相。

公元829年,元稹這個謎一樣的男人又回朝了,官至尚書左丞,剛恢復元氣後,他又開始抓貪官污吏,總之,他這一生都在抓貪腐。

於是,手握實權的李宗閔再一次把他排擠出朝,兩年後,這個謎一樣的男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終年53歲。

白居易親手為他撰寫了墓志銘,並於9年後寫下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縱觀元稹這一生,跌宕起伏,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元稹無大惡,且有真才實學。

杜甫的詩能被重視,與元稹有莫大關系,他是中唐第一個推崇杜詩的人,之前詩壇都在『揚李抑杜』,所以元稹才和白居易一起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留下了不朽功績。

元稹這一生是混亂的,就像個剛入人間的小鹿一樣,四處亂撞,每每惹禍,但他的政績和從政能力,卻是中唐時期屈指可數的。

既然人生如棋局局新,那就讓這位中唐才子一直謎下去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