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中遊的成都,東接龍泉山脈,西倚邛崍山,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從都江堰分流而出的府河與錦江環繞成都而過,使得成都呈現出了典型的平原城市特色。
成都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期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將都城從今天位於雙流縣的廣都樊鄉遷往成都,開始構建城池,也開啟了成都這座城市的歷史。
成都之名來源於西周建都的歷史典故『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國大軍入蜀,蜀國滅亡,秦國開始在蜀地設立蜀郡,大將司馬錯重築成都城,作為蜀郡首府。
漢代,成都織錦業逐漸繁榮,成為了當時朝廷的重要賦稅來源,遂在成都設立錦官管理,並在城西南修築『錦官城』,所以後世也以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
從漢代開始成都的經濟便相當繁榮,在左思的《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成為了當時西漢的五大都會之一。
唐朝的時候,成都的商業和手工業進一步發展,成為了與長安、揚州、敦煌齊名的四大名都,就商業的繁榮來說,也僅僅次於揚州,當時有『揚州第一,益州第二』的說法。
到了五代時期,因後蜀皇帝孟昶喜好芙蓉花,命成都百姓遍種芙蓉樹,花開時節整個成都『四十裡為錦繡』,因此成都又得名芙蓉城,簡稱『蓉城』。
到了元代,設立四川行中書省,成都從此以後一直作為四川的省會所在地。
成都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傳奇,一是它的名字,兩千多年來從未發生過改變,二是兩千多年來,成都一直是作為四川地區的行政首府所在地存在。
可以說成都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省會之一。
行走在成都的有著厚重文化的老街,感受這座古城的滄桑年輪,觸摸散落在各處的歷史碎片,我們在體驗成都特色的同時,也在尋找著傳統文化的根。
成都最古老的街道名叫『赤裡街』,在今天成都南大街一帶,是秦漢時成都的中心街道。
赤裡街的名稱一直保持到清朝嘉慶時期才逐漸消失,在民國《華陽縣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稱在清嘉慶以前『仍稱赤裡,今則通呼南大街,而赤裡之名隱矣』
『赤裡街』雖然消失了,但君平街,支嘰石街、天涯石街、錦裡、駟馬橋、琴臺無一不在流淌著成都這座城市千年的血脈,傳承著鮮活的靈魂。
成都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它安逸的生活方式。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就是這樣的讓人樂不思歸,就是這樣的豪橫。
在成都這座繁花似錦的城市,總是讓人迷醉其間。
『尚想錦官城,花時樂事稠。
金鞭過南市,紅燭宴西樓。
千林誇盛麗,一枝賞纖柔。
狂吟恨未工,爛醉死即休』憂國憂民的陸遊也不得不在成都一醉方休。
在成都這塊土地上,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人們都過著平和自然的生活,在看得見的風景和看不見的風景的相互承托下,也構建起了成都別樣的閑暇時光。
走進成都煙霧騰騰的茶館,說書的藝人高坐在一把搖搖晃晃的椅子之上,一把折扇,一塊驚堂木,說的是家國帝王,講的是愛恨情仇。
老人們拿著長長的煙桿抽煙,端著蓋碗茶輕輕的抿上一口,發出一聲心領神會的嘆息,這便是老成都人最為恰意的生活方式。
成都更吸引人的當然離不開吃,除了標志性的成都火鍋,各種小吃更是讓人垂涎欲滴。
青羊宮的涼粉攤子邊上總少不了賣鍋盔的。
在唆上一口涼粉的同時,吃上一口剛出爐熱騰騰的鍋盔,那味道隻有老成都人才知道。
當然對於老成都人來說鐘水餃、紅糖湯圓、洞子口張老五涼粉、三大炮、糖溜糍粑、糖油果子、溜煮耙紅苕、擔擔面、豆花哨子面,牛肉焦粑、小籠蒸牛肉以及巴掌大的小春餅等,無一不是讓今天的人們想起來垂涎三尺。
成都,一直以他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現在快節奏慢生活的當下,更多的成都人開始懷念從前,開始懷念那回不去的舊日時光,也許那裡才是他們熟悉家,那裡有父母晾曬著的蘿卜幹獨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