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說到股市,我們都知道獲得最大收益的人是背後運作的操盤者,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就是權力的操盤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很多人眼裡,李世民是一個老實人,他經常被父親和兄弟們欺負,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終於逼得李世民發起了玄武門政變,最終一步步走向了皇位。
其實不然,李世民才是背後隱藏著的操盤手,操縱朝堂、操縱官員,操縱著整個唐朝。
首先,我們要講的是唐高祖李淵,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有人說李淵生性懦弱,都是在李世民的逼迫之下才起兵造反的。
在即位之後,他又過分支持大兒子李建成,導致了最後孩子們為了皇位而自相殘殺。
但是,實際上的李淵,就憑他能起兵造反,成為一個時代的開國皇帝,那他自身肯定是不簡單的。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李世民四處奔走,替父親收買人心,從而逼迫父親造反。
李世民當時才18歲,即使有著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完全有能力收買各類人員,那麼資金來源必然是來自於父親李淵的。
因此,事實上李淵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由於他在隋朝做官,又是皇親國戚,他如果公然招兵買馬、廣招人才準備造反,難免會受人詬病,且過於招搖,因此才讓兒子四處行走。
那他是不是盲目的支持李建成而打壓李世民呢?史料中記載的李建成並不是一個隻會打獵、四處遊玩的花花公子,而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甚至有的方面超過了老二李世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首先,李建成並不是遊手好閑,他從來不近女色,說到愛好打獵,那這絕對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李氏一族從李淵開始就愛好打獵,李世民也不例外。
好色這件事,李世民倒是尚有一些八卦可以講,比如搶了弟媳等等。
但是李建成好色是拿不出證據的。
不僅是帶兵打仗,李建成的政治頭腦也很出色,很多李世民不能通過武力解決的事,李建成不聲不響就能夠輕松完美地解決。
那李淵堅持讓大兒子做太子則是明智的選擇,李世民想要當上太子顯得並不那麼容易,就必須操盤佈局,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最開始,李世民經常在軍隊裡培養自己的勢力,比如程咬金、尉遲恭等都是效忠於他的大將。
但凡出兵打仗,李世民都會沖在最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
至於不打仗的時候,李世民禮賢下士,將他的將軍們帶回秦王府,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試問有幾個皇子能夠做到這種程度?那怎麼可能不忠心於他。
李世民很喜歡給將軍們洗腦,他告訴將軍們,以後的天下是自己哥哥的,如果戰士們想要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那就必須支持他成為太子。
秦王在戰場上開疆拓土,秦王府上下為新誕生的國家做出的貢獻是最大的,他們的犧牲很嚴重,但是因為下一任皇帝不會是秦王,那麼他們的犧牲很難帶來回報,太子府裡的官員犧牲可能並不大,但是他們會擁有整個天下。
因此戰士們對於自己的處境非常清楚,也就和李世民是一條心的。
但是李淵這個人一心求穩,他想遵從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因此想要李建成繼承大統。
在他眼中,繼承人的能力、資質什麼的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繼承人的穩定性,選定繼承人之後就最好不要發生變化。
李淵因此非常反感李世民的私下結交、拉攏行為,一直想要找到機會敲打李世民,沒想到機會就這麼來了,劉文鏡事件發生了,劉文鏡何許人也,就是李世民的鐵桿小弟,戰功卓著,不滿足朝廷帶來的賞賜,認為自己的功勞大於宰相,甚至在家中揚言要殺掉宰相,李淵立即下令殺掉劉文鏡,實際上這就是殺雞儆猴的行為,這件事就是在警醒李世民,讓他不要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逾越自己為臣子的本分。
李世民通過這件事,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僅僅獲得來自於親信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最終決定權在自己父親那裡,隻有讓父親厭惡了李建成,自己稱帝的機會也就來了。
但是太子為人穩重,做事滴水不漏,想要太子主動做錯事簡直是難於上青天,那就隻能通過設計讓太子犯錯,從而被厭棄。
因此李世民便策劃出了太子叛亂案。
有一次李淵上山避暑,收到了密報,太子私下讓一個將領楊文幹運送鎧甲,想要建造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李淵讓李建成來問話,並且派人去駐地打探消息,結果那個楊文幹確實起兵謀反了,於是當場扣下李建成,並且派人召來李世民,他讓李世民去平定叛亂,如果成功平定則把皇位交給李世民。
得到了親口許諾,李世民聽完高興極了,功夫不負有心人。
這件事的整個過程都是秦王府一手操辦的,就是想把太子引上叛亂之路。
李世民先讓李建成感受到危機,李建成覺得有危險之後便想要建立自己的軍隊。
順便收買了使者去給李淵報信,李淵派去查看的使者宇文穎也是李世民的人,因為宇文穎的錯誤暗示,才導致了楊文幹的叛亂。
從制造緊張氣氛,到派人報信,再到誤導楊文幹,這些行為之間環環相扣。
一開始他的計策也確實奏效了,得到了父親李淵的親口許諾。
但當他平叛歸來之時,他卻傻眼了。
沒想到李淵都沒有出來見他,甚至在處置李建成手下的同時,把李世民的手下也處置了。
李淵不肯兌現承諾的原因有二,一是李建成對於謀反之事完全不知情,二者,李淵派人徹查時發現了新的疑點,秦王府裡的杜淹與叛亂竟然有關聯,這也就發現了李世民一定與案件有關聯,最後也就發現了李建成是被冤枉的,背後指使之人是李世民。
這件事重重地打擊了李世民的野心,也使他失去了李淵的信任。
再後來,李世民親自演了一場大戲,兄弟幾人齊聚東宮喝酒,李世民突然口吐鮮血,想讓李淵認為太子竟然對親弟弟痛下殺手,想要毒死他。
吐血量也是秦王府報告的。
李淵卻下令說親王既然不能喝酒,那以後都不要再喝酒了!他壓根沒往中毒的方面想,也沒有繼續追究。
這種態度讓李世民感受到了危機。
這時,突厥人突然攻打邊境,按照往常,去平定的最佳人選,應該選戰功赫赫的李世民,但是李淵聽從太子建議,安排李元吉掛帥出征,甚至要帶著秦王府的一眾老將去平定叛亂,也就是動了李世民的底牌。
於是,李世民打算放手一搏,他連夜進宮覲見李淵,告知了李淵一些事情。
太子和老四竟然和李淵的後宮女人們有著不同尋常的關聯,這次,涉及到自己的女人們,李淵竟然有些相信了,於是派人將兩個犯錯的兒子召進宮。
李世民的目的達到了,兩人就被聚到了一起,但是要在哪裡下手最為合適呢?李世民選擇了皇宮的北門,也就是玄武門。
太子與李元吉二人急於進宮解釋,一定會選擇最近的路線,也就是從玄武門進宮;此外,玄武門的守將常何,表面上是太子的人,實際上卻早已歸順了李世民。
一切有利條件都具備了,第二天早上玄武門事變就發生了。
當時,李世民帶著所有人把他們包圍了,太子覺得常何在,不會有什麼問題。
這時雙方就開始了面對面的鬥爭。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然而李元吉的箭並沒有射中李世民。
而李世民卻反咬一口,認定太子和李元吉謀反,而自己已經盡心平定了叛亂。
沒過多久,李世民就被封為太子,負責各項事務。
很快,李淵便傳位給了李世民。
每一次的皇位更迭都避免不了腥風血雨,李世民生活在那個時代,他不是無辜的,但是他也是無奈的。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