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權力正常交接,李世民和李建成誰有優勢?《網路歷史》

玄武門之變,如果純粹以人倫常青來看,無疑是一場災難。

李世民親手殺死自己的哥哥,指使大將殺死自己的親弟弟,同時仍然軟禁自己的父親,可以說忠義孝悌,他哪一點都不占。

那麼如果說兄弟幾人都看在父親的面子上,選擇李淵死後再動手,各自都有多少勝算呢?事實上真拖到了那個時候,李世民恐怕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為何會這麼說呢?

軍事能力:二人可以打平

首先,我們要知道,單從軍事指揮能力上來說,李建成是一個被極端低估的人。

晉陽起兵之初,李建成和李世民曾經同時在李淵的軍中服役。

在大軍殺向長安的時候,李淵自領中軍,而左右軍的將領,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

在霍邑之戰時,全軍將士幾乎都因為糧草不濟而想到撤退,而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則都認為必須前進。

由此可見,二人的戰略眼光是差不多的。

後來戰爭真的打起來的時候,李建成作為誘餌引誘宋老生進兵,而李世民則從後方截斷宋老生退路,兄弟二人夾擊,一舉擊破宋老生。

由此可見,在個人勇武方面,兄弟二人也是旗鼓相當。

竇建德失敗後,其部將劉黑闥反叛,李世民進行了第一次征討,以武力的方式擊破劉黑闥,但是付出了大將羅士信的性命;之後劉黑闥再叛,李建成出馬,用招撫的方式,還未接戰便瓦解了劉黑闥的軍心,最後不戰而勝。

二者對比起來,李建成的政工能力,似乎還要在李世民之上。

之所以後人總會覺得,李世民才是唐初的第一軍事指揮員,是因為李建成作為太子,輕易不能出征,這才給了李世民那麼多的機會。

否則讓二人放手去幹,最後誰的功勞最大還在兩說之間!

人心所向:李建成完勝

李世民無疑是獲得將士人心的大師。

他對任何一個人都推心置腹,不曾藏私,也不加戒備。

受他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大將對李世民死心塌地,紛紛願效死力。

此外,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招攬世間賢才,手下既有長孫無忌這樣的總參謀,也有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謀士,可謂人才濟濟。

但是,他在人才方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結交的,都是地位低、能力強的人。

這樣的人在卷入權力鬥爭的時候,往往無法提供向上的助力。

而李建成則不同。

他太子府的參謀人員,其實一點都不比李世民的少。

文有魏征、韋挺、王珪,武有羅藝、薛萬徹、馮立。

這些人,也都是才能冠絕天下的人傑。

同時,李建成還有能幫助他提升向上動力的朝廷重臣幫忙,比如說裴寂、封德彝、李元吉。

此外,李建成在後宮中的影響力,也遠比李世民來得強,比如張婕妤和尹德妃。

這些人,不僅僅在二人奪嫡的時候,能幫助李建成影響李淵,更可以在李淵去世後,作為前朝舊臣支持李建成。

在這些重臣、嬪妃的影響下,李建成比如會在軍事角逐時占得先機!

政治趨勢:李建成碾壓李世民

公元621年,李世民一舉擊破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軍閥。

為了誇耀軍功,他在長安來了一次非常高調的凱軒儀式。

從此以後,李世民便和父親、哥哥離心離德了。

從這次凱旋儀式中,所有人都看出了李世民又奪嫡的意思。

但是為了維護禮法和家庭關系,李淵都不可能讓李世民取代李建成。

於是從此之後,李淵開始刻意地打壓李世民。

以至於劉黑闥作亂,他寧可讓別人去打敗仗,都不讓李世民上陣;突厥前來進攻,他寧可遷都都不讓李世民上陣。

他是真的害怕,李世民再立新功之後,會對李建成更加的不利。

李建成則是在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脅之後,勾連後宮嬪妃和朝廷重臣,陰謀陽謀的一起向李世民襲來。

但是,李淵對他往往是網開一面的。

比如說李建成曾經私自讓羅藝帶外地士兵入駐長安,曾私自招募武士達兩千人,曾贈送鎧甲給慶州都督楊文幹……每一件事,都涉嫌謀反。

但是李淵總是訓他一頓了事,從來沒有實質性的懲罰。

而對李世民,李淵確實經常性地敲打。

李淵曾對別人說李世民『非我當年子也』,語氣裡透著失望。

在慶州楊文幹謀反案中,李淵對平定叛亂的李世民大加申斥;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進攻唐朝,李淵派李世民掛帥出征,卻讓李元吉為副帥牽制他,並且派給他的也都是老弱殘兵;玄武門事變之前,更是允許李元吉征調秦王府重將出征!可以看出,除了不殺李世民,李淵已經把打壓的力度提到了最高。

那麼,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如果李淵自然死亡,那李建成和李世民誰更有優勢?恐怕到了那個時候,李世民不被整死,也早就已經是個手中無兵無將的光桿司令了。

縱然他再神武英明,又拿什麼和李建成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