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母系社會進入到父系社會之後,一直延續幾千年,都是男權做主的情況,特別在宋朝之後,更是把女性給死死的框住,非常徹底的進入到男尊女卑的狀態。
其實在唐朝以前,女性擁有比較高的地位,例如秦始皇時期制定的婚姻法在多個方面維護女性權益,例如漢朝時期的女性掌權幹政的時期屢見不鮮。
發展在唐朝時期女性依然延續著較高的社會地位,所謂地位較高,說明唐朝對於女子教育也是極為重視的。
唐朝時期女性地位較高的表現
1,對服裝穿著較為自由
根據自己所了解的,一般認為中國古代的女性一直是被各種強迫和嚴厲要求下活著,例如穿著必須要嚴實,脖子以上和手、腳腕以上皮膚都不能裸露,但是這個在唐朝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唐朝時期的女性可以身著『襦裙』,唐朝的襦裙有些類似於低胸裝,穿這個時候會袒露一些胸部上方的皮膚;
其次,允許奇裝異服,唐朝因為開放的政策,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和民族,帶來多元化的文化進行交流,所以很多番邦異族的服裝風格流傳至唐朝,按照古代的常理思維,肯定是不允許穿的,但是唐朝女性可以穿番邦異族的服裝;
其三,唐朝的女性可以女扮男裝,在唐朝稱之為女著男裝,因為在唐朝有很多場合不喜歡女性存在,但是女性朋友們著男裝,就可以順利地參與進去。
以上所說,了解之後恐怕有些顛覆自己對古代中國的認知。
2,唐朝女性的婚姻較為自由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女性結婚,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完全由父母包辦,而且結婚對象可以在結婚是不認識的人,這樣讓人難受的禮教束縛,讓女性喘不過氣來。
但是唐朝時期,再一次背道而馳,當時的女性對於自己的婚姻掌握著非常大的主動權。
其一,允許追求自己喜歡的男性,只要你敢於邁出去,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允許的;
其二,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結婚狀態,如果女方因為男方的性格問題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不想與男方生活了,那麼女方是可以主動提出離婚,在唐朝叫做當婚協議,意思是男方尊重女性的選擇,接受女性的放手行為。
其三,女性可以自由改嫁,沒有所謂的貞節牌坊壓著唐朝的女性。
其四,唐朝與秦朝一般,設立法律保護女性一定的權益,例如女性提出離婚在成功之後,男方還要準備足夠的糧食保證女性未來幾年的生活所需;又例如女性遭到家暴可以找官府訴訟;因此唐朝的女性地位非常高,享受極為自由的生活。
唐朝女子教育的表現
1,德育為先
其實關於這一點,在中國古代一直存在,哪怕是平凡普通的百姓家庭一樣存在,即所謂的三從四德等婦德教育,可能在普通老百姓家裡是父母口口相傳,而在大戶人家則是父母配合書籍進行教導。
在中國唐朝時期,依然是封建社會體制,依然有著基本的禮教制度,因此開放包容的唐朝,女性朋友依然需要學習三從四德和綱常倫理道德。
畢竟在古代社會,侍奉丈夫和公婆是必須要做的,哪個封建王朝都不例外,例如唐代的李華給自己外孫女寫信,在信中強調說:『作為人婦,一樣需要讀書識字,了解諸多文學書籍,明白古今的婦德教育,方便侍奉自己長輩和男方的長輩』
不過在唐朝時期,三從四德,其中的三從主要做到兩從,即從父、從夫,而從子在唐朝不提倡,反而唐朝提倡為人子者應該做到孝敬父母,對於父母的意願要做到順從。
由此可見,唐朝雖然支持禮教制度,但是也考慮到此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弊端,從而做出明確的調整,畢竟讓母親必須『從子』一說是最站不住腳的。
2,文學為輔
根據《全唐書》對唐朝詩歌的記載,總共留存900多卷經典佳作,而其中有400多篇是唐朝女性才人所作。
眾所周知,唐朝因為政治開明,經濟繁榮,從而鑄就文學的輝煌,給世人留下唯美的唐代詩歌。
因此,在唐朝時期,寫詩不是男性的特權,女性一樣可以用詩歌表達自己,所以唐朝的女性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文學教育。
而且唐朝的父母對於兒子和女兒的學習都是有著大力的支持,隻是不同的是,男性可以去往專門學習的機構去進修,而女性隻能在家裡接受父母或者其他有學問的親人進行教育,關於這一點不僅從歷史資料中找到證明,同時在現代的考古發掘中,還能通過出土的唐代墓志之中找到佐證。
3,技能和藝術教育
通過各種古裝電視劇,可以看到古代的女性在未出嫁之前,大部分都會一手絕活,掌握繡花、繡鞋等技能,這些技能在古代中國稱之為女工。
首先為什麼古代的女性要學習這些?
因為當時普遍的傳統觀念和習俗就是如此,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沒有想著要去打破這個規矩,而且這個規矩並不是陋習,而是培養女性從小的動手能力和做事認真的態度,所以在唐朝依然持續在發展。
中國古代社會因為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導致當時的很多物品是不能夠交易的,也就是說受限於人類社會本身的問題。
即使有錢不一定能買到自己想要的,而即使能買到東西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不似現在無數樣式任人選擇,因此每家每戶的女性自己會通過女工技能進行自我制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女工技能還能給自己的家庭創造收入,這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
女性文化的傳承,女工在古代就是屬於女性都有的一種文化表現,需要代代傳承下去,所以女性必然會受到女工技能型教育。
其次,因為唐朝教育理念的開明,所以當時的女性可以學習藝術類的東西,並不是說隻有歌姬等娛樂服務人員才會學,例如歌舞、戲曲、樂曲等各類藝術,都是允許學習。
唐朝女子教育的特性
1,唐朝女子教育存在的因素
這個主要還是因為政治原因,無論是中國封建時期的哪朝哪代,出現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政治因素所導致而產生的。
例如唐太宗的妻子-長孫皇後,這位長孫皇後就是一位唐朝時期的大才女,在未嫁給李世民之前,就已經有著一定的名氣,當與李世民結合之後,她的才華和智慧把李世民深深地吸引住。
所以才會留下李世民對長孫皇後癡情的傳說,而且事實上長孫皇後留下的諸多文學佳作,在離世之後,被李世民拿來宣傳,以紀念長孫皇後之意。
正因為皇後的文學修養,讓各級官員看到了理想女性的標桿,都希望自家的女兒向長孫皇後學習,即使不能成為皇後,也能成為一個有才學的高品質女性。
又例如,李世民的妹妹平昭公主,在父親李淵和幾位哥哥逐鹿天下之時,這位非常有能力的女性也沒有閑著,而是憑著自己的能力號召了幾萬大軍,而且還帶領軍隊征戰四方,為唐朝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
如此一位奇女子,又是一位皇家公主,所能帶來的影響力足以讓唐朝的女性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穩固。
而且在唐朝因為開放包容的政治態度,接納各族文化,特別是鮮卑族本就是極為尊重女性的民族,而唐朝皇室李家有著鮮卑族的血統,因此唐朝的政治問題給了當時女性很大的助力。
2,唐朝女子教育的特性
首先,主要是家庭教育為主,因為禮教制度依然存在,即使允許女子拋頭露面,但是不代表存在女子的學堂,而又不可能讓女子去男子學堂學習。
所以當時的女子教育主要在家裡,執教者一般都是父母,或者是某位親戚,抑或者是專門請一位先生來到家裡進行教育。
當然,文學教育和女工教育都是在家庭裡完成,而學習藝術教育,在外面有著專門供女子學習的藝術教坊,所以可以去外面學習,但實際上依然很多家庭選擇安排老師到自己家裡教授孩子。
其次,存在嚴重的階級化問題。
前面有提到普通百姓家在教導孩子德育時,一般是口口相傳,隻有大戶人家女子有著能力和時間配合書籍教導孩子,從此處已然表明在唐朝,真正接受系統教育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家裡有錢有勢有政治地位的。
而那些普通老百姓家庭隻是進行基本的三從四德教育以及女工技能教育就完事了,第一是沒有足夠的錢去支撐,第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第三是因為普通老百姓為父母的自身認知有限,他們觀念就是只要聽丈夫話,孝順好公婆即可。
不像貴族家庭的女子需要嫁給同樣貴族的家庭,這類家庭需要有才華女性的融入,才能幫助夫家更上層樓。
綜上所述,唐朝時期的理想女性,應該在各個階層是不一樣的體現,在皇帝身邊是要母儀天下,引領天下女性的存在;
在社會階層高的家庭,需要一位有才華有能力,能幫助丈夫整個家庭往上發展;在社會底層的家庭裡,男方理想的女性就是一位能相夫教子,什麼都能順從即可。
總而言之,唐朝女子教育的發展,表面上是整個社會層面都給予女性足夠的地位,其實根本是當時社會政治發展的需要。
不過隨著武則天的崛起和沒落,反而慢慢地讓唐朝在後面開始隱約地防著女性過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