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失敗被殺,唐高祖李淵的安排至關重要。《網路歷史》

說起古代的皇帝,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是赫赫有名的,他們在位時創建了很多的功績,一直都被後世所銘記。

說起李世民也會想到他絕對是雄才大略,名垂千古。

比如他在位時的貞觀之治、天可汗、善於納諫一直以來都讓人對他的印象特別好。

不過對於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太子李建成,當上皇帝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會認為是李建成的原因,李建成是反面的角色,他幹壞事,比如坑爹、害人。

但是這些都是在野史或者小說中的記載,在史書上的記載說李建成人寬簡,仁厚,很有政治才幹,也有軍事才能,所以說真實的李建成絕對沒有如此不堪,如果說沒有玄武門之變,那麼李建成當個守城的國君,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改變,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讓李建成被定在恥辱柱上,讓他失去了繼承江山的機會,而本來屬於他的皇位被弟弟李世民給拿去了。

那是在公元626年7月2日《也就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這天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就是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宮們—玄武門附近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這次事件的發生讓不僅讓李建成失去了太子之位,也失去了他寶貴的生命,也是唐朝歷史上重大的一次事件。

對於李建成自身天賦能力、性格人品也還不錯的太子來說,他的成就之所以沒有弟弟李世民大,是和他父親李淵的安排有很大的關系。

古代都非常註重嫡長子繼承制,而唐高祖李淵也是一個非常註重長幼次序的人,所以立嫡長子為太子那時順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歷朝歷代要沿襲的制度,所以長子李建成很自然的就被封為了皇太子,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而李世民作為次子被封為了秦王。

李淵這樣做之後,就讓長子李建成留在了長安,來協助他處理一些軍國大事,而次子李世民就經常被派去帶兵打仗,平定邊境叛亂。

就這樣留在京城的李建成自然離權力中心很近,所以就很容易籠絡親信,隻是他少了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的機會。

這也讓作為秦王的李世民,憑借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屢屢立下戰功,不斷擴大唐朝的統治區域。

本來李淵覺得如果秦王出征犧牲了,那麼還有太子在,太子還在的話,那麼國家的根本就還在,國家大根基也不會動搖。

隻是在秦王不斷打勝仗立功的過程中,他的勢力也慢慢的滲透到了京城和地方,最終能夠有實力挑戰太子李建成,甚至最後能夠把李淵給逼的隻能立他為儲君。

編者認為李建成之所以貴為太子,最後卻被弟弟所殺,奪取了他的位置。

這是因為他的人生太順利了,他的人生之路都已經被安排好了,可以說是一馬平川,如若沒有意外的話,他可能就是一個守江山的君王。

就是這樣的安排讓他失去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他的父親李淵是給他安排好了路,也抹殺掉了路上了絆腳石,這樣讓他沒有什麼犯錯的機會。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聽話,少犯錯。

就是這樣太順利的人生會讓他產生一種錯覺,這種錯覺會讓他分不清世道的險惡,畢竟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戰爭,長期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怎麼能夠敏感的感知到危險。

而李世民則不一樣,他從16歲開始就帶兵出征,在戰爭的過程中,他曾經狠狠的把突厥給打了,把邊境的勢力給趕跑了,這也讓李世民的威望徹底的樹立了起來。

而李世民殺掉兄長李建成可以說是他長期戰爭積累的威望所決定的,在眾多的期望當中,他也許是有著糾結的。

所以說李淵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的安排,讓他們兩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導致李世民最終殺兄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