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歷史上,曾經多次與吐蕃進行會盟。
可是在787年,唐朝打算在平涼與吐蕃會盟時,卻遭到了吐蕃軍隊的襲擊。
原來,唐朝被欺騙了,吐蕃以會盟為名,在平涼安排伏兵,劫殺唐朝的官員、軍隊。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平涼劫盟』。
那麼,吐蕃為何要欺騙唐朝呢?
其實在吐蕃看來,是唐朝背信棄義在先,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唐朝求援
779年,唐德宗即位後,緩和與吐蕃的關系,得到了吐蕃方面的歡迎。
於是,雙方在783年舉行了『清水之盟』,劃定了唐朝與吐蕃的邊界。
可是沒過多久,唐朝就爆發了一場兵變,也就是著名的『涇原兵變』。
叛軍攻陷長安,並且擁立朱泚為首領。
唐德宗倉皇出逃,來到了奉天城。
與此同時,朱泚在長安稱帝,國號大秦。
之後,朱泚派兵圍攻奉天,對於唐朝而言,形勢岌岌可危,因為關中地區的兵力十分有限,而勤王之師尚未抵達。
此時,吐蕃權臣尚結贊表示,可以出兵幫助唐朝。
正所謂『病急亂投醫』,為了對付叛軍,唐德宗派崔漢衡出使吐蕃,請求吐蕃出兵援助,並且表示事成之後,『以北庭、伊西與之』。
二、唐朝毀約
784年,吐蕃派出兩萬偏師援助唐朝。
別看吐蕃軍隊數量不多,但戰鬥力極強,在武功之戰中大破叛軍主力,取得了武功大捷。
不過由於水土不服,軍中又出現了瘟疫,所以吐蕃軍隊沒有繼續跟隨唐軍作戰。
與此同時,吐蕃認為叛軍主力也被消滅,憑借唐朝的力量完全可以搞定,所以就班師回朝了。
然而,這卻引起了唐朝方面的不滿!
叛亂徹底平定後,吐蕃派人前來索取土地,唐德宗原本打算答應,不過在宰相的勸說下,他又變卦了,拒絕向吐蕃方面交割土地。
吐蕃權臣尚結贊聞訊後,非常生氣,他認為『武功之捷,皆我之力。
許以涇州、靈州相報,皆食其言。
負我深矣,舉國所忿』786年,吐蕃軍隊挑起戰爭,不斷向唐朝西部的各州發起進攻。
三、平涼劫盟
當時唐朝有三位名將,即李晟、渾瑊、馬燧,吐蕃方面對他們非常忌憚,於是在發動戰爭的同時,還不斷的向唐朝提出會盟,想用反間計除掉這三人。
猜忌心極強的唐德宗果然中計,他在786年12月免去了李晟的兵權。
787年3月,唐德宗又不顧群臣的勸阻,決定與吐蕃舉行會盟,派渾瑊為會盟使,崔漢衡為副使,並將會盟地點定在平涼。
787年5月15日,唐朝方面的官員來到平涼,按照約定,『以兵三千人列於壇之東西,散手四百人至壇下』。
可是吐蕃方面卻暗藏伏兵,並對唐朝方面發起突襲,唐朝損失慘重,六十多位官員被俘,『餘將士及夫役死者四五百人,驅掠者千餘人』,隻有渾瑊奪馬逃歸。
此後的三十多年間,雙方持續爆發沖突,直到821年才再度會盟。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