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傳承,自古有之。
按照宗法規定,皇位傳承都遵循『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原則。
新皇帝登基,都會在嫡長子或賢能之子中冊立太子,安定國本,安定民心。
如果皇帝實在沒有兒子,其皇位就傳給自己的弟弟。
比如明朝後期的天啟皇帝沒有子嗣,就把皇位傳給了弟弟崇禎。
一般來說,父死子繼是皇位傳承中的普遍現象,兄終弟及才是皇位傳承中的偶然現象。
但是,在中晚唐時期,唐朝的皇位傳承卻出現了一個極其特殊的情況:皇位傳承世襲混亂,以至於出現了叔叔繼承侄子皇位的怪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圖_ 李純《778年―820年》,即唐憲宗
混亂的中晚唐皇位繼承
唐憲宗之前,唐朝皇位傳承基本正常。
除了唐中宗和唐睿宗兄弟二人兩人因為武則天、神龍政變和唐隆政變等原因兩次登基之外,唐朝皇位直至唐憲宗這裡大都沿襲了父死子繼的傳統原則。
然而,到了唐憲宗之後,唐朝皇位的繼承出現了巨大變化:
公元820年,開創元和中興的唐憲宗突然暴死,其皇位傳給太子李恒《唐穆宗》。
公元824年,李恒駕崩,皇位傳給貪玩的太子李湛《唐敬宗》。
公元826年,李湛被宦官劉克明殺害,李恒的弟弟,唐穆宗次子李昂《唐文宗》登基。
公元840年,李昂駕崩,李昂的弟弟,李恒第五子李炎《唐武宗》登基。
唐武宗在位期間振興大唐,對內遏制宦官,將仇士良趕出朝廷,重用李德裕整頓貪腐。
對外平定藩鎮叛亂,在殺胡山戰勝回鶻軍隊,還積極謀劃對西域的作戰。
唐武宗開創了中晚唐極其亮眼的會昌中興。
如果唐武宗沒有駕崩,大唐真有可能重回『盛唐』。
但好景不長,公元846年,唐武宗突然駕崩。
其皇位卻非常意外的傳給了唐武宗的親叔叔,唐憲宗第十三子,唐穆宗的弟弟李忱《唐宣宗》。
唐朝皇位在唐穆宗一脈轉了一圈後,又非常意外的傳到了唐宣宗李忱一脈。
此後,直至唐朝滅亡,唐朝皇位都由唐宣宗李忱的子孫掌控。
上圖_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能看出,唐朝中晚期皇位傳承出現了頻繁的『兄終弟及』和侄子皇位叔叔繼承的奇特現象。
兄終弟及:唐敬宗皇位由弟弟唐文宗繼承,唐文宗的皇位由弟弟唐武宗繼承。
唐僖宗的皇位由弟弟唐昭宗繼承。
侄子傳給叔叔:唐武宗駕崩後,其叔叔李忱坐上龍椅。
而且,唐朝皇位的傳承還世系混亂——
唐穆宗以後,其皇位雖然在李湛、李昂和李炎這兄弟三人手裡傳遞,但這兄弟三人好歹是唐穆宗一脈。
如果唐武宗去世後由其皇子繼承皇位,皇位依然掌控在唐穆宗一脈手中。
可是,唐武宗去世後,隨著唐穆宗的十三弟光王李忱坐上龍椅,唐穆宗一脈就此和龍椅『再見』,宣宗李忱一脈成為皇室『大宗』。
換句話說,唐憲宗這裡出現了兩個兒子《唐穆宗、唐宣宗》的子孫先後掌管『大唐龍椅』的奇怪現象。
唐宣宗登基後,為了體現其皇位登基的合法性,不僅取消了對哥哥唐穆宗的祭祀,還拼命紀念自己的父皇唐憲宗,仿佛自己就是唐憲宗事業的合法接班人。
上圖_ 李亨《711年—762年》,即唐肅宗
那麼,唐朝後期為何會出現如此混亂的皇位繼承呢?以至於頻繁出現兄終弟及,侄子皇位被叔叔繼承的奇特現象?
第一,唐朝皇位傳承混亂的根本原因:宦官掌握朝政大權,擁有軍權,宦官可以殺皇帝,也可以廢立皇帝。
宦官政治是中晚唐政治的毒瘤,從唐肅宗李亨開始,皇位傳承中就有宦官的鬼影。
李亨能在安史之亂中坐上龍椅,離不開宦官李輔國的幫助,李亨登基後重用李輔國、程元振等宦官,開啟了大唐宦官亂政的先河。
李亨駕崩後,其長子李豫於公元762年被宦官李輔國擁戴登基。
然而,志在振興唐朝的李豫采取措施,將宦官李輔國、魚朝恩和程元振相繼趕出朝廷,重用權臣元載。
唐代宗李豫在位的17年裡,唐朝不僅平定安史之亂,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因為李豫對唐朝的漕運、鹽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上圖_ 魚朝恩《722-770年》
公元779年,李豫駕崩,由於李豫生前鏟除了宦官勢力,太子李適是在正常情況下自然登基的。
由於李適在位期間重新擴大神策軍權利,讓宦官擔任左右神策軍中尉,唐朝宦官又恢復對朝廷的控制權。
李適給唐朝政治埋下了一顆惡性腫瘤。
掌握了軍隊的宦官就能公開幹政!唐順宗李誦想搞『永貞革新』,但由於宦官俱文珍的堅決反對,永貞革新以失敗而告終,李誦被迫退位。
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志在中興大唐,加強中央集權,還在一定程度上打壓宦官勢力。
但到了820年,唐憲宗突然駕崩。
唐憲宗的很可能被宦官殺害。
唐憲宗之後,唐朝皇帝要麼由宦官擁戴,要麼被宦官殺害。
唐穆宗由梁守謙、王守澄擁戴登基稱帝。
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殺害。
唐文宗由宦官王守澄、梁守謙擁戴登基稱帝,其後期還被宦官仇士良架空,自稱為『不如漢獻帝』。
唐武宗被宦官仇士良擁戴登基稱帝,唐宣宗被宦官馬元贄擁戴登基稱帝,唐懿宗被宦官王宗實擁戴登基稱帝,唐僖宗被宦官田孜令擁戴登基稱帝,唐昭宗被宦官楊復恭擁戴登基稱帝。
上圖_ 李儇《862年―888年》,即唐僖宗
第二,由於中晚唐時期,皇帝在位時間普遍不長,皇子年幼。
為了避免朝臣認為宦官擁戴年幼皇子『挾天子而令諸侯』,宦官會選擇年齡較大的老皇帝弟弟或叔叔登基。
宦官選擇皇帝,一般來說就不遵循父死子繼的固定原則了。
這在唐朝後期的皇位繼承中極其明顯。
對於宦官而言,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在位時間不長,其皇子年齡都很小,雖然宦官掌握禁軍把持大權,但如果宦官擁戴年齡小的『娃娃皇帝』登基,自己執掌大權,這就給外界和大臣造成宦官掌握軍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假象,進而遭到朝臣的堅決反對。
而宦官本人沒有生育能力,自然也不可能將大唐改朝換代。
因此,為了減小控制朝政的阻力,贏得部分大臣的支持,一旦老皇帝去世,皇子年齡又小,宦官就選擇年齡較大的皇帝弟弟,或皇帝的叔叔登基。
上圖_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
第三,李忱能以『皇太叔』的身份坐上龍椅,表面上看是宦官擁戴李忱登基,實際很可能是李忱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
根據《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一書介紹,唐宣宗表面上被宦官馬元贄擁戴登基,和中晚唐其他皇帝的登基很像,但實際上,唐宣宗李忱登基的背後真相可不是這麼簡單。
先來看看資治通鑒中關於公元846年三月的記載:
初,憲宗納李錡妾鄭氏,生光王怡。
怡幼時,宮中皆以為不慧,太和以後,益自韜匿,群居遊處,未嘗發言。
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誘其言以為戲笑,號曰光叔。
上性豪邁,尤所不禮。
及上疾篤,日不能言。
諸宦官密於禁中定策,辛酉,下詔稱:『皇子沖幼,須選賢德,光王怡可立為皇太叔,更名忱,應軍國政事令權句當』太叔見百官,哀戚滿容;裁決庶務,咸當於理,人始知有隱德焉。
《舊唐書》和《新唐書》對這段唐宣宗登基過程的記載是大體相同的。
這段史料告訴後人兩點線索:
1,唐宣宗很聰明,其自保裝傻,實則為經天緯地之才。
2,唐宣宗登基為宦官一手操辦,和唐宣宗本人沒有關系。
其實,李忱能韜光養晦數十年,最後登基,可見其為極其聰慧,政治上極其老練之人。
登基過程如此可笑,全都由宦官操辦,這段史料的可信度也就降低很多。
這段史料很可能是李忱登基後宣揚其才能,又把登基這件事的責任全部撇給宦官而編造的一段假史料。
上圖_ 唐代墓志匯編續集
那麼,唐宣宗到底是如何登基的呢?根據《唐代墓志匯編續集》所收的《唐故振武麟勝等州監軍使孟秀榮墓志》記載,我們就能找到這樣的事情:
公元846年,剛登基的李忱把貶官到洛陽的孟秀榮叫回來,賜給其綠色的衣服。
說明孟秀榮給李忱立了功。
孟秀榮在公元845年九月被唐武宗貶官到洛陽,李忱剛登基就把孟秀榮叫回去,孟秀榮給李忱立功很可能在公元845年九月之前。
而孟秀榮是仇士良集團的人,這就說明,李忱和仇士良集團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
唐武宗李炎的確驅趕了仇士良,還將孟秀榮趕到洛陽。
這說明,唐武宗無法容忍宦官集團在皇宮中的活動。
而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還讓朝中親信把還是光王的李忱捆起來送到廁所殺害,從這件事就能看出,李炎很有可能懷疑李忱在暗中勾結孟秀榮等對李炎不滿的仇士良餘黨,準備在合適的時機謀反將李炎趕下龍椅,而李忱裝瘋賣傻的背後就蘊藏著一場對武宗李炎的政治陰謀。
上圖_ 仇士良《781—843年》,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
而且,唐宣宗登基之後還給唐武宗打壓的宦官仇士良寫神道碑銘文,還提拔仇士良的兒子,這就進一步表明,李忱在登基前利用裝瘋賣傻作掩護,和仇士良的黨羽勾結在一起準備謀反。
雖然這個結論隻是一個推測,但從上述線索的連串就能得知,李忱勾結仇士良餘黨推翻李炎的行為很可能是存在的。
唐武宗李炎和李德裕曾聯手打壓仇士良集團,掌控原來由宦官掌控的北衙,將皇權緊緊地抓在皇帝手中。
雖然仇士良離開了皇宮,但仇士良的餘黨對李炎和李德裕恨之入骨,李炎去世後,仇士良餘黨需要找一位合適的政客坐鎮北衙,對李德裕展開政治反撲。
恰好,李忱剛登基就把李德裕貶官,仇士良餘黨的目的就此達到。
李忱所做的,就是仇士良餘黨希望看到的行為。
上圖_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小字臺郎
更為重要的是,李德裕執政期間曾嚴厲打擊在唐穆宗到唐文宗時期活躍在政壇上的翰林學士,這些人在政治傾向上倒向了仇士良餘黨,對唐武宗和李德裕恨之入骨。
唐武宗駕崩後,這些文官和宦官仇士良餘黨一起,向李德裕展開瘋狂反撲,李忱在位期間幾乎所有的政策都和李炎李德裕君臣背道而馳。
這就進一步充分地證明,李忱登基很可能是李忱和宦官仇士良餘黨集團,以及翰林學士在一起共同做的政治陰謀。
李忱是不正常的篡位登基。
至於宣宗李忱的裝傻,那是他迷惑李炎的騙術而已。
上圖_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
唐宣宗李忱為何要篡位登基?其原因在於:他對哥哥唐穆宗及其子孫非常不滿,唐憲宗的駕崩和李恒、以及郭太後脫不開幹系,這讓李忱對唐穆宗及其後代恨之入骨。
此後26年,李忱一直在裝傻,希望有朝一日能繼承皇位,對唐穆宗及其後代展開政治報復。
經過26年的裝傻和裝傻背後精心的準備,李忱終於依靠其政治陰謀,在宦官和翰林學士的幫助下坐上龍椅。
隨即對唐穆宗和郭太後的政治影響力展開瘋狂反撲。
唐宣宗甚至下令,朝臣不準給唐穆宗祭祀。
這等於將唐穆宗及其後代執政的歷史打成『政治另類』,和朱棣登基後不承認朱允炆的建文年間異曲同工。
而唐宣宗登基後的『反會昌之政』,讓唐武宗時期改革剛取得的成果又再次喪失,為唐朝滅亡埋下了最後的伏筆。
雖然唐宣宗表面上努力的學習唐太宗治理國家,被後世稱為『小太宗』,但『大中之治』的實際成果有些言過其實。
作者:貞觀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2〕《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 黃樓 天津古籍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