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經常有人說,現代人作詩比不了古人,甚至魯迅先生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詩,發展到唐朝的時候,公認達到了頂峰。
除了詩歌發展的本來規律以外,唐朝考進士,必須考詩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人說,唐朝人考進士比今天考清華北大還難。
無論作詩,還是考試,今天的人,真的不如古人嗎?
一、唐朝進士錄取率隻有百分之一
終唐之世計289年,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貢舉進士為266次。
唐代約計有50萬人次參加過進士科考試,錄取進士總數約在7000人《有6688、6637等幾種記錄》以內。
唐朝科舉名目眾多,主要是進士和明經,另外還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唐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可見進士及第之難。
根據杜佑《通典·選舉三》記載:
開元以後,四海晏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其應詔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猶不減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平均到每年有大約1800人參加進士科考試,平均每年有23人進士及第,錄取率的確隻有1.3%左右。
但是唐詩,與進士有什麼關系呢?
二、唐詩與進士
南宋大詩人楊萬裡,分析唐詩之所以好的原因時說:
唐人未有不能詩者; 能之矣,亦未有不工者; 至李、杜極 矣。
後有作者,蔑以加矣。
而晚唐諸子,雖乏二子之雄渾,然 『好色而不淫』,『怨誹而不亂』,猶有《國風》、《小雅》之遺 音。
無他,專門以詩賦取士而已。
(楊萬裡 《誠齋集》卷八四 《周子益訓蒙省題 詩序》)
楊萬裡認為,唐朝『專門以詩賦取士』是主要原因。
唐朝最早科舉,主要以明經為主,在唐高宗時期,有人提出,明經科主要考記憶能力,看不出考生的創作能力,因此建議增加詩賦的考試,這種考試就是進士科。
中唐大詩人元稹就是明經出身,而進士出身的詩人也多不勝數:王維、王昌齡、韓愈、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張九齡、顧況……..還有屢次參加考試名落孫山的大詩人,如杜甫、孟浩然等。
杜佑《通典·選舉五》中提到
夫才智因習就,固然之理。
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
詩賦,即律詩和律賦。
律詩,起源於南北朝的永明體,到了南北朝後期和隋朝初唐,平仄、押韻、對仗已經很普遍地用到了律詩的創作中。
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等人開始大量創作格律詩,粘連的規則也規則漸趨完善。
於是在進士科的考試中,格律詩成為了主流。
進士科考的律詩多以五言六韻的排律為主,例如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省試的試帖詩《玉水記方流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正因為進士科的重要性,所以詩人更加注意律詩的創作與學習,所以楊萬裡才說『唐人未有不能詩者』的原因:『無他,專門以詩賦取士而已』
三、今人作詩不如古人嗎?
常有人說,現代人作詩《專指舊體詩》不如古人。
那麼是人的原因嗎?
今天老街恰好看到一篇2021年的山東高考數據,拿來和唐朝進士的錄取率來比較一下。
2021年,山東省夏季高考有考生63萬人,本科錄取了27萬人。
這個錄取率遠遠高於唐朝進士1.3%的錄取率。
但是,和最優秀的高考學生相比如何呢?
清華北大在山東2021夏季高考中,錄取了140人,占比僅僅0.02%。
由此看來,從山東考入清華北大,比唐朝進士及第幾乎要難上50倍。
據統計,2021年985大學在山東的招錄總人數大約為1萬人,約占比1.58%, 這和唐朝進士錄取率差不太多。
也就是說,按照錄取率來看,考上985的學生,在唐朝差不多能考上進士。
那麼為什麼,總有人說,今人作詩不如古人呢?其實今人未必不如唐人。
隻不過古代的讀書人,在四海晏清的和平時期,若想出人頭地,幾乎隻有華山一條路,就是參加科舉做官。
而唐朝開始,很長的時間內,科舉都要考詩賦。
即使後來科舉中的詩賦中斷一段時期,作詩始終是判斷讀書人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
例如大詩人杜甫的夢想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可惜他』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最終也沒有進士及第,隻是靠獻賦作了一個小官。
而大詩人李白,雖然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壯志,可惜不是科舉出身,最終也沒有在仕途上有所施展。
古人幾乎把作詩當作事業,而現代人作詩,隻是眾多愛好中並不重要的一個。
結束語
今人作詩不如古人,主要是時代進步了。
如今學生學習的知識更為廣博,而且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理科,另外,大部分文科的學生也不需要學習精通詩賦的創作。
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依靠詩賦篩選人才的方式已經過時。
假如高考還考作舊體詩,考公務員還考作詩賦。
相信每年考入大學的幾百萬份試卷中,大江南北的大學課堂上,也會出現不少優秀的詩作,而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更多優秀的詩人出現。
至少,錄取率比進士難上50倍的清北學生中,也會出現李杜王孟這樣的巨擘。
隻能說,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是時代不同了。
@老街味道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古詩詞中的倒插與逆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