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正式確定為漢文帝霸陵。
相較於其他帝王規格的陵墓而言,霸陵中的陪葬品並不多,且較為簡樸和低調。
不過,這恰好符合了史書對它的記載,見於《史記·孝文帝紀》:『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漢文帝的節儉,頓時引來不少人的熱烈討論。
雖說這位曾開創過『文景之治』的帝王如今『熱度』不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在很多古代帝王眼中,他卻是個『學習榜樣』。
明萬歷首輔大臣朱國楨甚至直言:『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那麼,看似『低調』的漢文帝,為何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呢?
上圖_ 漢太宗,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
漢文帝執政極簡史
漢文帝劉恒出身不高,其母薄姬隻是『諸姬』之一,未有『夫人』位格。
可以想象,若無諸呂之亂,代王劉恒恐怕也隻能當個藩王。
不過錯有錯著,劉恒雖早早離開權力中樞,反倒躲過幾次禍亂。
陳平、周勃等人見他『國小勢弱』,又『平平無奇』,故而力排眾議,將其擁戴為了新帝。
但他們都沒想到,漢文帝卻擁有極為高明的政治手腕。
呂家之敗,根源在於呂祿過早交出兵權;漢文帝引以為鑒,在將陳平、周勃等功勛舊臣『高高舉起』的同時,又不動聲色地令心腹宋昌掌握了南、北二軍的兵權;與他一同來到中樞的代國老臣也很快得到升遷,一行六人,『官皆至九卿』。
由此,漢文帝成功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為強化皇權,漢文帝又不遺餘力地打擊勛貴舊臣。
周勃二次罷相之間,丞相之位去二去其一,太尉之職也被取消,『臣強主弱』的局面終於得到有效緩解。
對於各諸侯國,漢文帝也是恩威並施,齊王劉襄、瑯琊王《即燕王劉澤》從龍有功,加官進爵不在話下;濟北王劉興居、淮南王劉長陰謀作亂,登時便被雷霆鎮壓。
上圖_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在此期間,漢文帝內政手段更加不容小覷:
一是選賢與能,詔舉良才;二是罷黜貪官,賞拔廉吏;
三是廣開言路,開張聖聽;四是監查天下,督巡百官;
五是輕徭薄賦,勸農與桑;六是改革幣制,豐盈谷物;
七是開源節流,休養生息;八是止兵修戈,恩撫南越。
在此情形之下,漢文帝雖在位隻有二十三年《前180—前157》,但卻能讓西漢國力穩步上升,進而開啟了『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的文景之治。
哪怕是漢武帝一手造就的『強漢』,也離不開昔年漢文帝積累的戰馬、錢糧與器械裝備……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帝王的『學習榜樣』
司馬遷評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三代以降,世人論賢主仁君,漢文帝名列前茅。
非但朱國楨對漢文帝贊不絕口,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將漢文帝當做自己的執政『榜樣』。
據《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唐貞觀二年《628年》,有臣子欲為太宗李世民修建閣樓,理由是李世民現居西宮地勢較低,不利於養《風濕》病。
然而李世民卻拿漢文帝的例子來『背書』,稱『昔漢文帝將起露臺,而惜十家之產,朕德不逮於漢帝,而所費過之,豈為人父母之道也?』遂拒之。
上圖_ 《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類似例子,不止一次。
似乎『漢文帝都怎樣怎樣,我也要如何如何』,已成了李世民的『口頭禪』。
為此,他還專門給漢文帝舉辦過大型祭祀活動。
及至高宗繼位,為滿足其父『夢想』,遂將其謚號定為『文』;巧合的是,兩人的廟號都是『太宗』,且同樣在位23年。
可惜『人無完人』,哪怕漢文帝被譽為一代賢主,但仍有人對他的執政生涯表示不滿。
有人認為他示弱匈奴,沒有魄力;還有人則表示:漢文帝『驅逐』賈誼,未有識人之才、容人之量。
那麼,漢文帝為何要將賈誼貶出京城呢?
上圖_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王勃《滕王閣序》中說:『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顯然,賈誼的時運並不算太好。
他有幸遇到了從善如流的漢文帝,得以聞名一時;可不幸的是,他早生了十幾年,以致於壯志滿懷,卻無從實現。
從表面上看,賈誼被貶是遭到了功勛舊臣的排擠。
據《史記·賈生列傳》記載:『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
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周勃、灌嬰是碩果僅存的開國元勛,又是平定諸呂之亂、扶持文帝繼位的從龍之臣。
他們的建議或訴求,漢文帝不會不考慮。
由此看來,這似乎坐實了漢文帝的妥協與軟弱;且另有說法認為:賈誼情商不高,他太過鋒芒畢露,所以得罪了朝臣。
上圖_ 灌嬰《?~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漢初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漢朝開國功臣
可政治上的問題,哪裡會有這麼簡單?倘若漢文帝真的對賈誼不喜,為何還要采納他提出的諸多建議呢?
屈原《離騷》中說:『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賈誼『意不自得』,被貶出京,與昔日屈原何其相似?感同身受之下,他寫下《吊屈原賦》,以抒發內心困頓。
賈誼此舉,何嘗不是在表達自己的抱怨。
對此,漢文帝想來是知道的,但他卻縱容了這個儒生。
原因無他,賈誼向漢文帝提出的大多主張,後者是認可並付諸實踐的。
而這,也是賈誼與屈原的最大不同。
上圖_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既是退讓,又有進取
賈誼在臨行之前,曾作《論積貯疏》,提倡重視農業生產與糧食的囤積。
漢文帝欣然采納,於是勸農天下,不僅減免一半田租,還為農民提供了種子。
對於盤踞在中樞的功勛舊臣,賈誼也曾建議,讓『列侯悉就其國』以『分散其力』。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後,漢文帝成功『勸說』絳候周勃讓出丞相之職,遣其就國。
自此以後,賈誼與功勛舊臣之間,可謂勢同水火。
當賈誼再次作出《論定制度興禮樂疏》,以『改秦制,定漢制』的想法後,功勛舊臣就更加坐不住了。
據《漢書·禮樂志》記載:『《賈誼》乃草具其儀,天子說焉,而大臣絳灌之屬害之,故其議遂寢』
秦漢以降,社會崇尚功利之風,功勛舊臣皆以軍功封爵,故而他們不修禮法,大多主張以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在此情形之下,儒生賈誼以『禮者禁於將然之前,法者禁於已然之後』為由,替漢文帝構建出了一個內在的、能起到自我約束的道德倫理體系。
這對功勛舊臣來說,無疑是一種強力約束。
到了這一步,賈誼在功勛舊臣眼中,便不得不除掉了。
上圖_ 賈誼井的石柱,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太平街賈誼故居
更為關鍵的是,賈誼的主張過於超前,漢文帝若完全改定漢制,勢必要自上而下掀起一場全國性的『革新』。
而這般激進的主張,顯然與漢文帝更為看重的『無為而治』相沖突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功勛舊臣與賈誼之間,漢文帝終究選擇了前者。
因為此時的朝堂,還經不起太大折騰,是以漢文帝隻能暫時委屈賈誼。
不過,賈誼擔任長沙王太傅沒多久,便轉為梁王太傅。
須知,梁王乃漢文帝頗為喜愛的幼子,賈誼任梁王太傅,未必不能重返朝堂,這又何嘗不是漢文帝對他的一種保護?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舊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