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安史之亂』以後,通常就是天下大亂,紛紛擾擾,可實則卻不然,竟呈現出另一番局面,著實令人不可思議,大跌眼鏡。
那究竟為何如此呢?想必,處在那個時代關頭,歷史有它本身發展的某種軌跡吧,否則一切便無法解釋,也不利於後續事件的推進了。
且回到『安史之亂』本身,可以看出它是唐王朝社會矛盾的一次總爆發,好在有人力挽狂瀾,拯救了唐王朝的歷史命運。
彼時,初唐進取已過,盛唐極盡奢華,唐玄宗也早已不復當年。
在廟堂之上,有楊國忠把持朝政,高力士意氣風發,卻無人關心民間疾苦。
要知道,自武周以來,土地兼並愈發嚴重,老百姓無家可歸,隻能賣身以茍活。
誠然,唐玄宗繼位後,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開創了一個大唐盛世,但實際問題依舊沒有解決,苦的還是人民。
就拿廢除『府兵制』吸納流民來說,完全是治標不治本,後患無窮。
另外,不斷增設節度使,面子沒賺多少,裡子倒是傷的不輕,以致『安史之亂』必然爆發,不可收拾。
隨後,唐王朝中央權威一落千丈,藩鎮勢力不斷崛起,硬是直接形塑了唐朝中後期的政治生態。
一方面,『安史之亂』被很快平定,說明唐王朝還有實力,短時間內不會改朝換代。
另一方面,為了安撫地方,唐王朝繼續大肆分封節度使,試圖收復民心。
如此,倒是維持了唐王朝名義上的統治地位,不至於一下子轟然倒塌。
不過,時間如白駒過隙,唐王朝面臨到了另一個問題,那便是起義的問題,遂『黃巢起義』應運而生。
此時,天下各路諸侯,一方唱罷我登場,爭來爭去近百年,早已導致民不聊生,爭相逃命。
適時,黃巢振臂一呼,席卷南北,攪亂了這盤棋。
就這樣,天下大勢已然不同,諸侯有了竊國心思,半推半就繼續削弱唐王朝的統治權威。
接著,朱溫出世,一路入駐廟堂,唐王朝才算進入了歷史。
總之,唐王朝撐那麼久,隻能說時候未到,上天不收。
換言之,藩鎮勢力之間的平衡不易打破,否則改天換地就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