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主要人物實際上是十二個,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杜如晦、房玄齡、秦瓊。
這十二人中,隻有侯君集死於李世民之手。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帶領他的眾多追隨者,在玄武門設伏,滅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事成之後,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處死了兩個兄弟的所有兒子,還霸占了李元吉的老婆,生下了一個孩子。
李世民對待自己兩個兄弟可以說是斬草除根外加侮辱誅心,由此可見李世民有多麼的心狠手辣。
但是李世民是一個公私分明、愛憎分明的人,從他對待跟隨他當初幹事業的那幫兄弟,我們就可以明白。
追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件之人的最終下場
大多數人都認為參與玄武門事件的主要人物是10人,實際上我認為應該是12人,玄武門之變是一件極其兇險的事,我們不能以是否到場來評判是否是主要人物。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這12人的結局如何?
1、大舅子長孫無忌
李世民的成功,絕對少不了長孫無忌這個關鍵人物,因為隻有長孫無忌才是他最忠實的『粉絲』。
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親戚關系,親妹妹是李世民的大老婆,李世民登基後被封為皇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自由出入李世民寢宮的人,李世民繼位以後,長孫無忌改任吏部尚書,並被認定為玄武門事件的第一功臣,進封齊國公,食實封一千三百戶。
後來李世民覺得這樣還不夠,同年7月的時候,李世民又封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
長孫無忌既是權臣,又是國戚,李世民如此盛寵長孫無忌,朝中有人為之不滿。
後來有人秘密上奏說長孫無忌盛寵過度,對社稷有害無利,李世民看了以後毫不在意,還把奏本給長孫無忌看。
後來李世民還要封長孫無忌為宰相,但是長孫無忌知道,盛寵之下,危機四伏,會加快家族的衰落,於是主動請辭,妹妹長孫皇後也極力勸說李世民,這事才罷休。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好,他總感覺給得不夠多,於是後面一有機會就想給長孫無忌封官,但長孫無忌都拒絕,後來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則位列第一。
李治被封為皇太子後,長孫無忌又被封為太子太師,後來李世民駕崩以後,長孫無忌成了輔佐大臣,輔佐李治。
可惜的是,一輩子小心謹慎不念權勢的長孫無忌,因為過於忠心,在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後的時候極力反對因此被武則天嫉恨,後來被武則天設計陷害扣上了謀反的罪名,最後被逼自縊而死。
被李世民一生捧在手心上的長孫無忌,最後卻慘死在李世民兒子的手裡,不知長孫無忌作何感想。
2、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就是尉遲恭,是我們的『門神之一』,他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追隨李世民的,是被李世民半路『策反』過來的一員猛將。
李世民這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尉遲恭歸順以後有很多人都擔心他反悔,都勸李世民找機會除掉,但是李世民都不相信這些人的懷疑,而是選擇相信尉遲恭。
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承擔了重要角色,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救下了命懸一線的李世民,斬殺了李元吉,還趁機逼迫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
正因為如此,他和長孫無忌並列為第一功臣,被封為鄂國公,李世民投其所好,將齊王府的所有財產都送給了尉遲恭。
尉遲恭是一個大老祖不似長孫無忌那般小心,相反他居功自傲,再一次舉辦宴會的時候,有人坐在他的席位上面,他一來就破口大罵,問人家有什麼功名有資格坐在他的席位上面,過嘴癮也就算了,還大打出手,差點把人打瞎。
後來李世民借用漢高祖劉邦殺害功臣的典故來敲打尉遲恭,從那以後他才開始有所收斂。
尉遲恭後來辭官回家,在李世民親自出征高句麗的時候,再次陪同李世民出征,完勝歸來以後尉遲恭就沉醉於修仙煉丹和遊山玩水。
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遲恭在家中病逝,享年74歲。
李治下令廢朝三日,凡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去吊唁。
尉遲恭無論在李世民時期還是在李治時期,都得到了優待,比長孫無忌好多了,這是不是說明該退休的時候就應該及時退休呢?
3、密謀造反的侯君集
侯君集早年就跟隨秦王李世民一起東征西討,且立下不少戰功,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積極參與策劃,並且貢獻了很多良計,因此成為了玄武門之變的功臣,在24功臣中位列第17位。
李世民繼位以後,侯君集被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遷右衛大將軍。
要是侯君集也和尉遲恭學學就好了,脾氣大不要緊,就怕動了歪心思。
公元640年,李世民派侯君集出戰高昌,在攻下高昌以後,侯君集擅自發配了一些沒有罪的人,還私吞了高昌國的國寶,手底下的人也到處搶奪私藏金銀財寶,侯君集身不正不敢治下面人的罪。
回朝以後,侯君集被捕入獄,不過管事的因為他是功臣不敢擅自審問,於是上書請求李世民釋放,李世民也不拘小節沒有計較,不過侯君集確認為自己身為功臣受到如此遭遇,因此心裡暗自不滿。
後來太子李承乾知道侯君集的心結以後,極力拉攏侯君集,兩人後來一起策劃謀反,事發東窗以後,李世民依然不想處死侯君集,但是朝中大臣認為某凡事大罪,不死不行,也是才被處死,但是李世民之處死了侯君集一人,其他人則隻是流放,留下來姓名。
如果侯君集腦子不犯糊塗謀反的話,安享晚年應該也不是難事。
4、房玄齡
房玄齡是李世民的謀士,典管書記,在玄武門之變中參與謀劃,獻計獻策。
玄武門之變後,房玄齡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繼位以後,官至中書令,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
公元648年,房玄齡病逝,享年70歲,配享太廟。
後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和高陽公主密謀造反被處死,還連累了死去的房玄齡,配享太廟的榮譽隨即終止。
5、杜如晦
杜如晦和房玄齡一樣,是李世民帳下的謀士,玄武門之變後,和房玄齡分別做左右宰相,也是第一功臣之列的人。
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為此廢朝三天,追封為司空,蔡國公,謚『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煙閣。
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
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6、張公瑾
張公謹在玄武門之變前,是李世民發動政變的定心丸,當初李世民害怕政變失敗,猶豫不決,於是找來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進行占卜,結果就被張公謹丟了;張公瑾認為,在做大事前做占卜,那就是猶豫不決,難成大事。
在玄武門之變中,張公謹負責死守玄武門大門,防止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馬沖進來,立了大功。
李世民繼位之後,張公謹封為定遠郡公,升官為左武候大將軍,後來,張公謹還曾跟隨李靖一起去平定東突厥,立下大功,得到李世民贊賞。
隻是比較可惜的是,張公謹英年早逝,於公元632年去世,年僅39歲而已,此時距離玄武門之變,也不過就是六年時間而已。
不管如何,張公瑾也算是自然死亡,算是善終。
7、劉師立
劉師立原來就是李世民的貼身侍衛,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是緊跟著李世民負責護衛,在戰亂中劉師立幫助李世民殺掉了太子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以後,劉師立被封為驗校右武侯大將軍,從那以後劉師立也跟隨李世民參加了不計其數的戰事,公元640年劉師立逝世,被追封為豫州都督。
8、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也是早年間跟隨秦王征戰的人,也立過不少戰功,玄武門之變也立下戰功,被李世民封為監門將軍兼任宿州刺史,後來升遷為右武衛大將軍,在永徽年間自然去世。
9、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算是大家族,他是隋朝時期右衛大將軍獨孤楷的兒子。
李淵建立唐朝以後,獨孤彥雲就投奔了秦王,一直在秦王麾下效力。
在玄武門之變以後,他被李世民封為幽州都督,從那以後他繼續為大唐打天下。
後來在攻打東突厥頡利可汗的時候,獨孤彥雲英勇犧牲,他死後陪葬在昭陵,是唐朝的五十三功臣之一。
10、杜君綽
杜君綽早年時期參加過農民起義,後來李淵建唐後就投奔到了李世民的麾下,立下過赫赫戰功,也是一名猛將。
玄武門之變後,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 。
李世民正式登基以後,杜君綽晉升為懷寧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
任忠武將軍,行左監門中郎將,加護軍。
擔任玄武北門、翠微宮、玉華宮等宮殿的守將,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正除右領軍將軍,加上護軍。
公元662年,杜君綽冊拜左戎衛大將軍,兼太子左典戎衛率,同年12月,杜君綽在上朝途中突發死亡,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陪葬於昭陵。
因為杜君綽的功勞,他爹被追封為汝州刺史。
11、李孟嘗
李孟嘗原本是投身到李淵麾下的,後來被李世民看中,李世民就問老爹要了李孟嘗過來。
玄武門之後他被封武水縣開國公,因為破突厥有功,遷升漢東郡開國公。
李治繼位以後,拜右監門衛將軍,遷右威衛大將軍,仍奉敕檢校太子右典戎衛率。
乾封元年,暴卒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時年七十四,追贈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謚號為襄,陪葬於昭陵。
12、鄭仁泰
鄭仁泰16歲參加了晉陽起兵,後來投靠了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被授為遊擊將軍。
玄武門之變後,遷左衛翊一府中郎將,宿衛宮城安,後來參加高句麗征戰,授上柱國、左屯衛大將軍。
唐高宗龍朔三年,薨於官舍,時年六十三,追贈代州都督,謚號為襄,陪葬於昭陵。
寫在最後
從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主要人物結局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這個人的人品還是很不錯的。
只要不是不可饒恕的大罪,李世民都會對這些功臣盡量優待厚待,或許這就是李世民和其他君王的不同。
殺功臣最多的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人稱帝後想方設法的殺害功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在駕馭權臣的能力上,這兩位比李世民要差得多,也難怪李世民會開創貞觀之治,為大唐的輝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