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覺,當時手握重兵的不隻李世民,從長安勢力上看,李建成和李元吉反而占據上風。
玄武門之變正是李世民自感危機的一步險棋,在此之前,他甚至想好了退路。
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完全出於嫡長子制度,也就是封建正統所遵從的『天命說』。
但是從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看,在爭奪統治權的路上,除了『天命說』,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便是『逐鹿說』。
『逐鹿說』講究的是實力,通常被視為頻出亂臣賊子的根源,也備受統治階級的排斥和打壓。
但李世民就選擇了這樣一條路,而且他成功了,最後也順利加入了『天命說』。
李淵從晉陽起兵到長安稱帝,隻用了一年時間。
他稱帝時,群雄紛爭:北方邊境有李軌、薛舉、梁師都、郭子和、劉武周、高開道,黃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竇建德、孟海公、徐圓朗,江淮之間有杜伏威、李子通等,江南一帶有沈法興、林士弘、蕭銑。
也就是說,在唐初建立之初,疆土面積隻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還沒有完全地統治全國。
在這種形勢下,李唐確立的戰略方針是,首先鞏固關中根據地,然後再進軍關東,逐步統一全國。
稱帝後的李淵,除了改國號為唐,年號為武德元年,還對三個兒子進行了冊封,李世民被封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三子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實際上,從太原起兵開始,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在軍事鬥爭中就已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勢力。
到了武德年間,他們都有自己的機構和組織。
比如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秦王府、左右護軍府和左右親事賬內府等。
太子有自己的東宮,齊王也有齊王府、左右護軍府和左右親事賬內府等。
他們的命令跟高祖的命令都具有權威,混雜在一起使用。
在《資治通鑒》中記載,『太子令,秦、齊王教 與詔敕並行,有司莫知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也就是說,政府機構有時都不知道該聽誰,以至於形成誰的命令先到,就聽誰的。
在地方上,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勢力范圍,李世民以洛陽為中心,山東、陜東道大行臺官員基本都聽他的。
李建成則以河北幽州為勢力范圍,李元吉則一向擔任並州地方長官。
在用人上,他們也都各自選派自己的親信任職,比如李建成有自己招募的長林兵,李世民有秦王府的八百勇士。
也就是說,在唐朝還沒有完成軍隊國家化的時候,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三人都有自己的私人衛隊和各自忠誠於自己的嫡系部隊。
李建成被封太子後,便留在國都長安處理政務,為穩定後方,支援前線,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而李世民則經常出征,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
他參與的重大戰役有:破薛舉父子;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在虎牢關之戰後,殲滅洛陽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這兩大割據勢力;清掃竇建德餘部,重創山東徐圓朗。
經過一系列的征戰,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戰功,提升了威望,在他返回長安城時,受到了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
回到長安城的李世民,也讓李淵高看一眼,開設了自己的文學館,開始籠絡四方名士,比如房玄齡、杜如晦等。
而在此之前,他南征北戰時已收羅了不少猛將,如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等。
而在朝堂之上,他還有陳叔達、長孫無忌的支持。
李世民在大業九年《613年》就娶了實力顯赫的長孫家族的女兒為妻,小舅子就是長孫無忌。
而長孫氏和長孫無忌從小是被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的,高士廉出身渤海大族,從北魏到隋都是高官,屬於世族大家。
因此,高士廉也支持自己的外甥女婿李世民。
面對軍中和百姓之間深得民心的李世民,高祖李淵也曾動了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心思。
太子李建成感受到自己的東宮之位受到了威脅,手下謀臣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徵也提醒他,要防備野心勃勃的弟弟李世民。
再加上心生妒忌,於是,李建成聯合齊王李元吉一起,開啟了排擠李世民的權力爭鬥。
李建成利用後宮妃嬪在李淵面前詆毀李世民,以通過枕邊風達到擠兌李世民的目的,更有說,太子曾想毒殺李世民。
但李世民也沒閑著,他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並在六月四日率先發起了進攻。
就長安城內的勢力而言,東宮兵加上齊王兵的軍力已遠遠超過秦王府的兵力。
單就玄武門之變,並不是因為李世民手握重兵。
而是因為他出手之快、下手夠狠,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誅殺,偷襲成功
當時李世民參與政變的主要武裝力量,一是來自秦王府的八百勇士,二是來自高士廉的囚徒兵,高士廉在當時擔任雍州治中,負責首都的司法事務。
在政變當天,他釋放了囚徒,發以兵器,伏於芳林門。
芳林門在玄武門之西,進可攻擊玄武門之敵,退可守望秦王府。
李世民在長安城的兵力有限,以致於當東宮兵和齊王兵趕到玄武門之後,擊潰了玄武門外的屯營兵,並殺死了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最終秦王府的兵將不得不選擇緊閉玄武門。
在政變之前,李世民也給自己留了後路,一旦失敗,他就率領眾人逃出長安,退守自己的大本營洛陽,並且在之前,他已把大批人員安置在了洛陽。
但歷史選擇了他,話說其中還有一段重要的插曲。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當天負責玄武門執勤的常何,原本是李建成的親信,正因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不懷疑玄武門會有異。
但沒想到的是,常何已被李世民收買,這一插曲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玄武門之變與李世民手握重兵關系不大,但是他的個人威望和功績,以及重兵在握,對於之後快速控制和穩定當時混亂的局勢有著很大關系。
試想如果李世民沒有自己的勢力,即使玄武門之變後,他也無力控制後續的局面。
由此可見,在當時手握重兵的並非隻有李世民,李淵三子都各有自己的勢力范圍。
李淵立李建成為繼任人選,一是尊嫡長子繼承制,二是李建成本身也不是無能之輩,為初唐的穩定也發揮了重大作用,話說打仗就是打錢,沒有經濟強有力支持,在前方作戰的李世民恐怕也隻能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
可以說,對內,李建成功不可沒,所以他才可以穩座太子之位。
李世民的確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是一位能征善戰的猛將,憑著自己的能力籠絡了一批文武之才,贏得了更大的權力空間,也為他發起玄武門之變奠定了基礎。
論對外,李世民的影響力更大。
但皇室內部爭權奪利,向來都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總有人勝出,總有人敗落,不管李淵削減誰的權力,都會引發一場宮廷政變。
李世民的成功奪權,運氣成分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