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有多重要?誠信能救命!不信?接下來我們就來講一個誠信能救命的故事。
跟死囚有個約定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審查復核案件,當然最主要的是死刑案件。
皇帝親錄,一來說明唐朝時期人們對生命的尊重;二來是皇帝不放心底下這些幹活的;這項生殺大權握在皇帝手裡,人命關天,皇帝給予特殊關注,也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卷宗並不是很多,唐初改革隋朝律法後,減少了很多死刑條文,貞觀初時,有幾年,全國的死囚犯還不足百人。
就是到了公元632這一年,全國的死囚犯也僅為390人,而到皇帝這裡的也就30多人。
太宗在審查案件時,看到判死刑的這些人面黃肌瘦,甚是可憐。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在封建社會,官員在審理刑事案件的時候是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刑訊逼供的。
一般皇帝欽點的死囚,都是經過層層的審查,受盡了各種刑罰,而且也被關押很長時間了,加上長途解運,肯定多數是無精打采,生無可戀。
太宗看到這些人以後,心中的憐憫之情泛濫。
於是他心裡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給這些死刑犯一年的時間,讓他們回家處理後事,一年後回來伏刑。
第二天早晨,太宗就把這個想法拿到朝上跟諸位大臣商議。
大臣們雖為當今皇帝的仁慈感動,但是也很擔心。
這些死囚都是一些殺人越貨、強盜無恥之徒,一旦放出去,豈不天下大亂!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命令,沒有附條件,沒有保障措施,也就是說沒有獄吏跟著,沒有監視,無異於放虎歸山。
於是有些大臣站出來反對,請求太宗打消這個念頭,說這樣太危險了,把這些死囚放回去,不知道來年能不能回來是另一回事,萬一他們去危害社會怎麼辦?
其實大臣們的想法,太宗也想過,他剛開始的時候也覺得這個想法太荒唐,可是又一想,大唐上下幾千萬人還能奈何不了這三百多囚犯;再說按國家的編制來看,州府以下管理機構就有四級,全國這麼多官府衙門管理一兩個死囚,還是非常輕松的。
況且這些都是死刑犯,他們在將死之時還能得到法外開恩給他們一年的幸福時光,他們感激還來不及,哪有時間去想其他事情呢。
太宗用這些理由說服自己的同時,也說服了勸諫的大臣。
於是,就在這一年臘月的一天,太宗下了一道讓全國震驚的聖旨:全體已決定執行死刑的囚犯,一律放回家,與家人團聚,一年之後的秋天再來京城執行死刑。
貞觀八年,也就是公元633年的秋天,長安城寬達150米的朱雀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趕來的民眾擁堵得水泄不通,因為今天是一個謎底要揭開的日子。
對於當今皇上的大膽行為,大家都抱著拭目以待的態度。
很多人都覺得,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對那些被定刑的死刑犯,他們知道了自己能有逃出生天的一絲希望,就肯定不會放棄。
然而,結果讓全城百姓大跌眼鏡,隻見這些死囚們真的一個一個回來了,一個,兩個,三個……約定的時辰到了,數一下人數,389個,隻有住在京畿扶風的死囚遲遲未到。
這時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唐太宗,隻見唐太宗不慌不忙地揮揮手說:『再等等!』
隨著一聲馬鳴,最後一個囚犯坐著馬車抵達了刑場。
原來這個人在回來的時候生病了,耽誤了時間。
在場的所有人都被感動了,一是為唐太宗的聖明,二是為了這些囚犯的誠信。
就連唐太宗本人也深感震撼,後來他就把這些死刑犯全部赦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