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民眾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網路歷史》

公元581年,楊堅作為北周的隨國公起兵犯了自己的主子,成了了隋朝政權。

不到50年,公元618年,隋朝的唐國公李淵也起兵反了他的兒子隋煬帝,成功奪取了隋朝的天下,建立了唐朝。

其實在隋末,起義反隋、覬覦隋朝江山的也有不少,隻是李淵最後成功了而已。

不過對於李淵能夠成就帝位,還是有很多人不服的,畢竟他的兒女們實在太強,尤其李世民還被稱為是自帶時代的主角光環。

竇建德就是這麼以為被百姓們追捧,擁有的軍事力量比李淵更強,最後卻戲劇性慘敗的一代王者。

說起來他的發家史和劉邦極為相似,所以有很多人將他比作是『失敗版的劉邦』,咱們先且來看一看他的身世。

公元573年,他出生於一戶世代務農的平民家庭,年輕的時候當過小官,受到鄉親們的贊許。

因為他的功績和品格,他父親去世時,有一千多人慕名而來為他父親送葬,可見竇建德早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良好的廣大群眾基礎了。

611年,竇建德跟隨朝廷去征伐高句麗,當了二百人長。

因受朝廷的猜忌,竇建德全家被殺,他隻能被迫反隋,憑借著手底下的200人,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萬人軍團。

有一些是因為他的品格高尚,對俘虜的將士以禮相待,引得更多的隋朝精兵和謀士來投靠。

竇建德為何會如此深入民心,還是因為他所統治下的夏國與其他勢力不同。

他鼓勵大家發展生產,勤於耕種,百姓們安居樂業。

那麼多的割據勢力,唯獨他的夏國沒有流寇滋生,沒有人風餐露宿,要知道這還是在戰爭亂世期間。

史書上說,夏國在建立之初還沒有人才輔佐竇建德,但是一介平民出身的他已經很有遠見地下令興修水利。

此外他『無暴虐及民,無淫兇於己』,留下了愛民如子、知義尚仁、貴忠愛賢的美名,史書的記載無不透露出對他的贊美。

除了得民心以外,竇建德的軍事實力與李淵相當,他的對手有隋朝的和唐國的精兵精將,但是幾乎每次都是完勝。

唐國的名將李神通和李世勣都不是他的對手,隋朝的將領遇見他紛紛臣服,若不是最後時代的主角李世民出手,竇建德勢必會發展得更加壯大。

而且,621年竇建德被李世民殺了之後,他的手下劉黑闥打著他的名號重組舊部,各路人馬紛紛響應。

僅僅是一支舊部,就大敗唐軍,不到半年收復失地,最後還是得由李世民出手將劉黑闥生擒,竇建德的勢力才算是真正散架,那時候,竇建德已經身死兩年之久了。

有意思的是,河北紫州這個地方曾反復落於李淵和竇建德手中。

但是,即使是在唐國的統治的時間內,當地的百姓以及權臣貴族還是用的竇建德的年號來書寫墓志銘,可見竇建德多人受人尊崇。

此外,竇建德身後的班底也十分強大,起兵反隋的十年間,先後有無數名臣將相投奔於他。

若說虞世南、王琮、崔君肅大家可能不熟,但是魏征、孔德紹、蘇定方、裴矩這些人總聽說過一二,他們之中後來又不少人在竇夏國滅亡之後,隻得投靠了唐朝,成為唐朝的名臣。

竇建德若不是一時的義氣,可能就不會被李世民斬殺;若沒有他沒有身死,假以時日,隋朝的江山歸於誰手還真說不定。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史學家們也隻能遺憾地著作中表達自己的悵惘。

老百姓也從沒忘記過這位英雄,為他建立寺廟,紀念這位曾經在戰火之中為他們帶來一線希望的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