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當了太子,為何還急著逼李淵退位?《網路歷史》

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了永絕後患,又斬草除根,還殺光了二人所有的兒子,隨後又將自己的弟媳、漂亮的楊氏收歸的後宮。

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政治是流血的戰爭』,在此又得到了一次驗證。

太原起兵時,意氣風發的李淵,面對這個驚天動地的事件,懵圈了。

盡管,當時李世民只要了太子的職位,沒有當即請他下臺。

但李淵這個皇帝日子很難過的,老年失子,而且是兩個親生兒子,外加十幾個孫子,與其他非常悲痛,不與說是經受打擊後非常哀傷。

事變餘波沒息,朝中原太子李建成的親信大臣為他喊冤,聲淚俱下地要求皇帝主持公道。

其實,任何朝代不是誰有真理就能說話算數,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才是硬 道理。

現在,李淵手中沒有了權力,軍隊被李世民控制住了,自己對李世民殺死哥弟的行徑自是深惡痛絕,但又能如何呢?

況且,在當時,能繼承自己基業的,隻剩李世民這樣一個兒子了呢。

搞不好,自己老命殞亡不說了,江山無人繼承是大事!他是沒有與秦王兵戈相見的打算的!但,李世民不一定這樣認為。

黯然神傷的時候,李淵可能有所後悔,太子與秦王有矛盾他一清二楚。

他沒有及時消除二人的隔閡,還樂於看自己的兒子相互爭鬥。

內心裡,他忌憚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又不想讓李建成輕而易舉地做接班人。

所以,他一直在皇位上盤蹲不去,又不願意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居中調停。

李淵喜歡皇權,而玩權術者都對搞權力平衡感興趣。

他是留心了,也希望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在自己面前爭寵。

我們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因為,帝王家的子弟在權力面前喜歡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甚至六親不認、你你死我活。

這樣,親情就不可避免地一點點被抹去了,嫌隙加大,你死我活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規律。

待秦王快一枝獨秀時,李淵才決定扶持東宮勢力,李淵開始配合李建成打壓李世民了,他處心積慮地逐漸瓦解天策府人員的勢力與意識。

這讓李世民感到嚴重的不安,李世民才鋌而走險———李世民願意擺出自己是迫不得已才這樣的做的姿態,最後與自己的心腹們一起發起了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該殺,都是大唐的開國功臣。

而且風華正茂,來日方長,都出生入死、南征北戰過,能活下來不容易,都應該安寧下來,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惜。

秦王要了他倆的命。

老父親李淵心知肚明,秦王自然也心中有數。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當了太子,為何還急著逼李淵退位?

1.玄武門之變的根本目的是爭權。

為了至高無上的皇位,秦王已經清除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如果讓李淵繼續當皇帝,朝廷政局不好控制。

太子舊臣依然向著李淵,這樣夜長夢多,會節外生枝;這是果斷堅決的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

況且,此前,李淵是向著哥哥的,如果形勢一變,李淵利用權力罷黜自己不是沒有可能。

2.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舊部不可能一下子清除殆盡,這兩股勢力有一股與李淵掛勾,都夠自己喝一壺了。

李建成與李元吉舊部還隨時要求李淵為他們翻案呢?

3.在封建社會,不管從那個角度看:李世民的行為都是非常不光彩的。

他需要加強輿論的引導,為自己光明正大地執政造輿論,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如果皇帝還是李淵,很難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