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方回《瀛奎律髓》中說,唐朝律詩之盛因為有這11個人,除了初唐的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之外。
盛唐時期,有6個人與杜甫同時,他們不寫律詩則罷了,寫的話,作品與杜甫律詩水平不相上下。
這六位中,昨天介紹了4位:李白、王維、孟浩然、高適。
今天介紹餘下的兩位,以及詩聖杜甫。
九、賈至(718—772)
賈至傳世的五律、七律極少,但是方回依舊把他與杜甫等人並列,或許,賈至更多的作品如今已經失傳,我們見不到了。
如今提到賈至的律詩,必然會想到他的這首七律《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這首詩被《瀛奎律髓》第二卷朝省類收錄。
賈至的《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所以聞名,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時唱和的作品有三首也流傳了下來,這三首的作者個個如雷貫耳,他們分別是:王維、岑參、杜甫。
首聯寫出禁城之早,頷聯接第二句,寫禁城之春色,頸聯寫早朝的大臣。
尾聯寫情。
楊萬裡在《誠齋詩話》中說:
七言褒頌功德,如少陵、賈至諸人倡和《早朝大明宮》,乃為典雅重大。
這四首是,是朝省詩的典范之作。
不過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評價說,長安經歷了戰亂滿目瘡痍,這四位歌功頌德塗飾太平,多少有點過分了。
這首七言律詩,如見士大夫正襟危坐或莊嚴而立,用字典雅、音韻洪亮、內容華貴,而且思想必符合儒家之思想。
十、岑參(約715-770年)、
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我們耳熟能詳的,是其古體詩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方回《瀛奎律髓》中第三十卷即邊塞類,其中選有岑參幾首五律,錄入一首《輪臺即事》:
輪臺風物異,地是古單於。
三月無青草,千家盡白榆。
蕃書文字別,胡俗語音殊。
愁見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首句說輪臺這個地方風俗景物與內地不同,頷聯寫景物的不同,頸聯寫文化習俗的不同。
尾聯寫因遠離故土的愁緒。
十一、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杜甫生長於盛世,飄泊於亂世,一生經歷坎坷,閱盡了興亡榮辱,因此其詩歌內容豐富深遠。
他又恰逢唐朝詩律完善,七言崛起之時,因此他各體兼備,均有佳作傳世,因此被人稱為集大成者。
杜甫的律詩,名篇太多,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收錄杜甫的律詩高達221首,本文避開常見的名作。
《瀛奎律髓》卷三十九為消遣類,關於消遣,方回解釋說:
莊子曰:令人之意也消,有所不平焉而不能消,則褊狹矣。
衛玠曰:非意相幹,可以理遣。
有所不堪焉而不能遣,則怨怒矣。
詩人多有所謂消愁遣興之作,必深達物理世故、人情天道者,乃能為真消遣之言,否則非由衷也
我們看看杜甫是寫自己的消遣之言,《可惜》:
花飛有底急,老去願春遲。
可惜歡娛地,都非少壯時。
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這首詩作於761年,杜甫已經60歲,因此說老去願春遲。
但是杜甫收到嚴武德照顧,在成都建杜甫草堂,在這裡生活了四年。
這也是其生活比較舒適的一段時期。
頷聯表示,心雖歡娛,但是可惜時光老去。
頸聯寫自己以詩酒消遣,尾聯說自己這種心情,與陶淵明相似,可惜不是同時之人。
《瀛奎律髓》卷二十六為《變體類》,方回的這一段話中,說了律詩章法的安排:
周伯㢸詩體分四實四虛,前後虛實之異,夫詩止此四體耶?
然有大手筆焉,變化不同,用一句說景,用一句說情,或先後,或不測,此一聯既然矣,則彼一聯如何處置。
今選於左,並取夫用字虛實輕重。
外若不等,而意脈體格實佳,與凡變例之一二書之。
其中選錄了杜甫的《上已日徐司錄林園宴集》
鬢毛垂領白,花蕊亞枝紅。
欹倒衰年廢,招尋令節同。
蕩衣臨積水,吹面受和風。
有喜留攀桂,無勞問轉蓬。
方回分析說,鬢毛垂領白,寫的是自己的形容,這是寫情。
第二句:花蕊亞枝紅,這是寫景物。
如此開篇,下面似乎不太好接了。
然而頷聯出句又寫『欹倒衰年廢』,繼續形容其老而可憐,對句承接首聯第二句,人雖老,但是令節與往年一樣,什麼一樣呢,景物一樣,所以方回說:不孤物色之意 。
首聯實寫,頷聯虛寫。
頸聯則『 皆是以情穿景』, 景中含情。
結句則說有機會在這裡宴集太幸運,無須蓬草一樣漂泊。
不過,紀曉嵐則認為『有喜』有『終湊』之嫌。
杜甫曾嘗試作了不少拗體律詩。
在《瀛奎律髓》卷二十五拗字類中,選了不少這類杜甫的律詩。
方回說:
拗字詩在老杜集七言律詩中,謂之吳體。
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體凡十九出。
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沒,雖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
今江湖學詩者喜許渾詩:冰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湘潭雲盡暮山出。
巴蜀雪消春水來。
以為丁卯句法。
殊不知始於老杜。
方回說的這種丁卯句法,即我們今天說的半拗體:出句,《中平》中仄仄平仄,對句,《中仄》中平平仄平。
仄,如許渾的:《冰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趙嘏的:《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方回說這種句法,在杜甫詩中早有體現:
唐詩多此類,獨老杜吳體之所謂拗,則才小者不能為之矣。
五言律亦有拗者,止為語句要渾成,氣勢要頓挫,則換易一兩字平仄無害也。
但不如七言吳體全拗爾。
這裡舉例了杜甫的五言拗體《已上人茅齋》:
巳公茅屋下,可以賦新詩。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
江蓮搖白羽,天棘夢青絲。
空忝【許】詢輩,難酬【支】遁詞。
方回指出:入字當平而仄,留字當仄而平。
許、支二字亦然。
杜甫為何用拗句呢?
方回認為『入字留字乃詩句之眼』,因此這種拗句,可以令『詩更峭健』。
結束語
方回說的這11個人是: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孟浩然、李白、王維、賈至、高適、岑參、杜甫。
其中前四人為初唐詩人,乃唐朝律詩之祖,後面幾人都是盛唐詩人,其中李杜王孟高岑六位自是盛唐的代表,賈至則遜色一些。
另外《瀛奎律髓》中評價的都是五言律和七言律,而初盛唐很多詩人以五律居多,七律極少。
@老街味道
方回說唐朝律詩之盛有此11人《中》:李白、王維、孟浩然、高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