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進入封建社會開始,我們就會發現一樣奇怪的事情,就是從秦始皇之後,幾乎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堅持300年。
這個時間幾乎像一個魔咒一樣圍繞著我們中國的封建社會,甚至連唐朝,也隻是過到了290年,明朝一個被人說最硬的王朝,卻也依舊隻是堅持了276年,在所有朝代當中,明朝可謂最強硬的一個朝代,之後的清朝更不用提及了隻有267年就已經沉落在歷史當中。
其實也不是,沒有朝代超過300年,隻不過這個時間有點特殊,宋朝就是一個超過300年的國度,不過它分為了南宋和北宋,但卻是因為中間有這樣亂,所以這樣算可能有些勉強,不過南宋和北宋加起來足足有320年。
絕大多數朝代沒有超過300年是有原因的,《三國演義》中就有一句話,很能說明這一現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其實在今天,我們已經有足夠的科學來解釋古代這樣的現象,這些事歷史專家在大量的歷史材料當中尋找出來的規矩,我們曾經學過這樣的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而古代為什麼逃不過300的厄運,正是因為基礎原因,經濟達不到維持300年的運轉。
在封建社會當中商人可謂是最不穩定的一個因素,所以古代的皇帝都曾重農抑商,甚至有很多朝代將土地私有化。
在封建社會當中,農業和初步手工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然而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硬性要求,比如說種植的面積,種植的氣候這些都影響著農業的發展。
並且土地私有制,則帶起了大量的地主階級,但是商人在經濟方面甚至有可能超過地主。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農業和經濟的發展,沖擊著原有的政權,這些影響是逐漸形成的,而且由於封建社會有著很多的相似性,所以造成了歷史上這種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