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人最重孝道,唐高宗身處帝位,本應以身作則,可他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接武則天入宮?
武則天入宮後,手中無任何權勢,卻能讓勢力龐大的蕭淑妃、王皇後相繼失寵,最後更是登上一國之母的位子,你可知這是為何?
僅僅是因為她得唐高宗的寵愛嗎?
唐太宗病重時,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治便和武則天暗生情愫,隻是礙於是父皇的才人,所以才沒有那麼明目張膽。
唐太宗駕崩後,武則天隨眾嬪妃到感業寺出家,當時已繼位為帝的唐高宗李治到寺廟祭祀時,再遇武則天,兩人暗中素有聯系,再見面,便放聲痛哭,互訴衷腸。
此時唐高宗雖有接回武則天之心,卻無冒大不韙之膽。
而王皇後聽說後,卻以為,接回武則天是自己對付蕭妃最好的機會,她暗中讓人囑咐武則天蓄勢待發,又多次在唐高宗面前提及接回武則天之事。
唐高宗本就不忍心看到武則天受苦,再經皇後這一勸說,便下定決心接她回宮。
武則天能回宮,是受到皇後提攜,可她能在後宮中獲得恩寵,那便是自己的謀劃。
雖有當時的王皇後庇護,可背後卻毫無勢力。
不像蕭淑妃,是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望族,齊梁皇室後裔,又生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
也不像王皇後,王氏與唐朝皇室是舊親,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母親又是魏國夫人,舅舅為中書令。
她入宮後,卑躬屈膝侍奉皇後,可在她取得唐高宗信任後,便開始目中無人,不把皇後放在眼裡。
為提早得知皇後與蕭妃的消息,武則天刻意結交與她們二人有愁怨的嬪妃。
皇後和蕭妃害怕武則天得勢,也曾聯起手來誣告武則天,可每一次都被她搶先得知消息。
時而久之,唐高宗李治再也不信任皇後。
由此可見,武則天的過人之處,便在於她能屈能伸,剛入宮時,能放下身段討好皇後,憑借皇後得到榮寵,得勢之時,她又能牽制皇後,逼得皇後處處退讓,有此心計,何愁不成大事?
武則天第二個過人之處,便在於她夠心狠,為獲得後位,不惜犧牲親生女兒。
『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
唐高宗來後,武則天仍能以笑臉相迎,甚至還能悲痛欲絕地誣告是王皇後殺了自己的女兒,眾目睽睽之下,王皇後百口莫辯。
再者王皇後曾與蕭妃陷害武則天,早已失去帝心,縱使她有自證清白的能力,唐高宗也不願聽她解釋。
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為了爭權奪勢,犧牲兒女之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武則天能有此手腕,對付王皇後隻是時間問題。
武則天得到後位後,便將王皇後與蕭氏囚禁在了別院中,許是唐高宗念及舊情,無意中走到別院,當他看到兩人如此悲慘的情況時,心痛不已。
武則天聽說唐高宗李治去看她們後,勃然大怒,讓人砍去了王皇後與蕭氏的手足,就算是上陣殺敵的武將,也未必有如此心狠,可偏偏她還有堵住天下悠悠眾口的能力。
武則天第三個過人之處便在於,她善於在前朝安插自己的人手。
武則天得到榮寵後,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與皇後決裂,而是請求唐高宗追封父親官位。
當長孫無忌反對自己為後時,武則天也沒有像尋常女兒家一般找皇帝哭哭啼啼,反而聯系被長孫無忌厭惡的李義府等人,請求他們上書提議,策立武則天為皇後。
武則天雖如願當上皇後,卻讓自己失去親情,她的孩子敬她畏她,卻無一人愛她。
人到晚年,雖貴為皇帝,卻沒有人可以與自己互訴衷腸,這偌大個天下,竟無幾人值得信賴,若重活一世,她是否還想要這滔天之勢?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史記》